学术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学术探索 > 文物考释 > 正文

西周,中国的货币起源竟然是铜铲?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3 阅读数:

西周,中国的货币起源竟然是铜铲?

法制文物,是古代法律制度的见证和记录。中国古代有过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就会留下什么样的法制文物。从物的角度追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生成演变,既形象生动,也充盈着新知、新趣。

当我们亲临新发现的考古遗址或置身国宝荟萃的博物馆,环顾琳琅玉器、庄严礼器、凌厉兵器,不禁会思考它们与法制的关联,同时也会追问,“礼源于祭祀,刑始于兵”的中国古代法制起源路径能够通过文物展现吗?中华法系的“德主刑辅”“礼刑合一”等特色,是否会物化为器物?中国厚重的古代文化遗存遗物,到底能揭示怎样的法制演变格局?

 

西周


本期为第三期。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出自西周的三件文物:豳公盨、逨鼎和“上”铲。从青铜文物的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周时期“明德慎刑”的法律思想,甚至一把普通的铜铲,也埋藏着后世货币交易的起源。

壹、西周·豳公盨

豳公盨

 

豳公盨铭文

【出现时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出土&展陈】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文物介绍】青铜礼器。呈圆角长方形,口沿下饰鸟纹,腹饰瓦纹,小耳上有兽首,圈足中间有桃形缺口。内底有铭文10行,计98字,开篇记述“大禹治水”之轶事,接着论述“为政以德”的道理,告诫百姓以德行事。铭文为研究先秦时期的德治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贰、西周·逨鼎

四十二年逨鼎

 

四十二年逨鼎铭文

 

四十三年逨鼎

 

四十三年逨鼎铭文拓本

【出现时间】西周晚期(前865年-前771年)
【出土&展陈】出土于陕西眉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文物介绍】
1、西周·四十二年逨鼎
周宣王时青铜礼器。四十二年(公元前786年)逨鼎共两件,纹饰、铭文相同,唯大小有别。鼎立耳、圜底、蹄足,口沿下饰变体龙纹。内壁有铭文25行,计282字,记述周王因逨先祖之功特命逨辅助新封于杨地的长父,逨效法先祖征伐猃狁取得大捷,并辅佐长父乘胜追击,大破猃狁。周王因此赐秬鬯,并加赐田。
2、西周·四十三年逨鼎
周宣王时青铜礼器。器形、纹饰与四十二年逨鼎大致相同,但耳部纹饰略有差异,铭文内容不同。内壁有铭文31行,计321字,记述逨掌管四方山林川泽、供应王室山泽物产有功,周王册封其官司“历人”(担监察之责),并以四个“毋敢”训诫逨要谨慎施政,同时记述了逨受到奖赏的情况,是一份程序和内容完整的册封档案。

叁、西周·“上”铲

 

【出现时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出土&展陈】现保存于上海博物馆。
【文物介绍】西周铜铲币。铲是商周时的农具,西周时称为“钱”,后来改称“刬”(音铲)。中国货币称为“钱”即来源于此。铲币后期发展为“空首布”“平首布”等。此件铲币为原始布,是农具钱向货币钱发展的过渡形态。其刃口薄而平,銎部深入钱体中间,保留农具钱的形制但不具备农具的实用功能。此可证明农业生产工具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另一起源。

西周法制:“礼”与“刑”的结合

西周时期,吸取商朝败亡的教训,统治者提出“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西周形成了“礼”与“刑”相结合的法律制度。

西周初期,周公摄政期间,融合夏商两代和周的礼制,制定了一套通行全国的礼制,历史上称为“周公制礼”。此后,礼作为人人都需要遵守的制度与规范,全面调整着西周各类社会关系。西周礼制的主要原则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亲亲”要求家族范围内的互敬互爱,因此也发展出以血缘远近区别亲疏的宗法制度;“尊尊”要求每个人恪守自己的社会身份,以上位者为尊,君臣、上下之间贵贱有别。

西周时期主要刑事立法有“九刑”和《吕刑》。《左传》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九刑”基本延续了夏商时期的“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加上赎、鞭、扑、流等。西周中期,周穆王令司寇吕侯作《吕刑》,提出了“刑罚世轻世重”“五刑之疑有赦”等刑法原则。

“礼”与“刑”的结合,又形成了一套影响后世的法律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体现了西周宗法体制下的等级特权。比如《周礼·秋官》中的“八辟”,后世的“八议”制度即源于此。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