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学术探索 > 文物考释 > 正文

夏商,表情魔性的青铜礼器,看一眼就忘不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9 阅读数:

夏商,表情魔性的青铜礼器,看一眼就忘不了

法制文物,是古代法律制度的见证和记录。中国古代有过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就会留下什么样的法制文物。从物的角度追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生成演变,既形象生动,也充盈着新知、新趣。

当我们亲临新发现的考古遗址或置身国宝荟萃的博物馆,环顾琳琅玉器、庄严礼器、凌厉兵器,不禁会思考它们与法制的关联,同时也会追问,“礼源于祭祀,刑始于兵”的中国古代法制起源路径能够通过文物展现吗?中华法系的“德主刑辅”“礼刑合一”等特色,是否会物化为器物?中国厚重的古代文化遗存遗物,到底能揭示怎样的法制演变格局?

夏、商

本期为第一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出自夏、商两朝的三件文物:·镶嵌十字纹方钺、商·“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刻辞卜骨和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夏商时代,中华文明的开端,从远古的兵戈、礼器和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制的渊源。

壹、夏·镶嵌十字纹方钺

 

【出现时间】夏朝晚期(前18-前17世纪)
【出土&展陈】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文物介绍】35.6厘米、宽33.2厘米、孔径6.1厘米,重5.16千克。此钺体形厚实,圆心周围环列两圈用绿松石嵌成的十字纹,十字纹内外又环列绿松石圈。十字纹、圆圈纹与中心镂孔形成方圆相间的图案,排列有序,虚实融合。钺顶开两个长方形孔,用于安装木柄时穿过皮条。刃部无锋,不具备实战功能。
在古代文献中,钺也被称为“王斧”或者“天钺”。甲骨文中,“王”字写法如斧钺之形。钺作为王权的象征始于夏代,之后被商周承袭。

 

贰、商·“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刻辞卜骨

【出现时间】商朝武丁时期(前1250年-前1192年)
【出土&展陈】相传出土于河南安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介绍】商代甲骨刻辞。32.2厘米,宽19.8厘米。牛肩胛骨正、反面刻满长篇卜辞,字口涂朱,内容是商王武丁分别于癸酉、癸未、癸巳与癸亥四日,占问该旬之内是否会有灾祸。辞中记载庚戌日出现虹,反映了商王占卜诸事的日常生活。

叁、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出现时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
【出土&展陈】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县大洋洲乡,保存于江西省博物馆。

【文物介绍】商代青铜礼器。高53.0厘米、面宽22.0~14.5厘米,中空扁体,两面对称。神人宽额、圆顶、方颌,顶带双角,眼窝深邃,双眼成孔圆凸,口呈梯形,侧牙钩卷。顶上圆管可插羽冠,下部方銎能装木柄。上管圆、下銎方的造型与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相通,或有神人贯通天地之寓意。

夏商法制:神判、天罚与五刑

夏商时代,受神权思想的影响,当时普遍流行着“神判”和“天罚”。“神判”、“天罚”指的是对有罪之人,遵循神明的意志进行处罚。而神明的意志不可轻易获得,往往要进行占卜来探询。人们普遍相信,刑罚由上天决定,只有圣人,才有能力依据天地间的自然法则来拯救人们。
  《尚书·尧典》中记载,夏商时代就有“流宥五刑”“五刑有服”的说法,“五刑”在夏商时代已经成为固定常用的几类刑罚。“五刑”分别是:墨、劓、刖、宫、大辟,全部是肉刑,非常残忍野蛮。
  除了残酷的特点之外,夏商时代刑罚也相对随意,通常有“临事制刑”的情况。不少后世的历史文献、出土文物中,都有相关体现。比如商纣王发明的炮烙、虿盆的刑罚,被人们讨论至今。

(注: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9日“无讼研究院”公众号)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