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撷英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法制文物撷英 > 正文

北宋 ·《万安桥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6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 | 三月六日 · 北宋 ·《万安桥记》



北宋 ·   《万安桥记》


【时间】嘉祐五年(1060年)

【评述】

位于福建泉州市洛江区万安桥南蔡襄祠内。

《万安桥记》亦称《洛阳桥记》,分刻于两碑,均高289厘米,宽146厘米,厚30厘米。碑身6行,行13字,大字楷书,由泉州太守蔡襄撰书。碑文记造桥起止时间、桥的造型尺寸、花费的银两、参与人员等。现存碑刻有二,一为北宋原刻,一为当代摹刻。

由于洛阳江入海口称为万安渡口,故当地人称洛阳桥为万安桥。桥所建之处江海交汇,水阔浪急,造桥工程艰巨。自皇祐五年(1053年)四月动工,至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建成,计历时68个月。桥建成后行旅“
去舟而徒,易危为安”。《万安桥记》原为摩崖刻于岸左。宣和年间(1119-1125) ,蔡襄曾孙蔡桓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据原拓摹刻立碑于蔡襄祠内。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 (今福建仙游县)人,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蔡襄于治平四年(1067年)去世,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精于书法,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笔意,正楷端庄,行书温淳。朱熹评赞称: “嗟公之忠兮,三谏有诗;诵公之功兮,万安有碑。楷法草书,独步当世。”书迹传世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