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撷英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法制文物撷英 > 正文

北宋 ·《开封府题名记碑》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7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 | 三月七日 · 北宋 ·《开封府题名记碑》


 宋  ·《开封府题名记碑》



【时间】约元丰四年(1081年)初刻

【评述】

位于河南开封市博物馆。


碑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额篆开封府题名记”36字。碑文楷书,22行,刻载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至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闰二月八日,计146年间历任开封府长官的名录,共计183人次。每任均大书其名,名下小字双行排列,记其官衔和任职时间。其中第4晋王、第17襄王分别指赵光义和赵恒。赵光义在宋太祖期间被封为晋王,曾担任开封府尹15年;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三子,历封韩王、襄王、寿王,在宋太宗期间曾任开封府尹2年。

碑石上载有不少北宋名臣,如第54任范仲淹、第88任蔡襄、第93任包拯、第94任欧阳修等。但碑石上包拯姓名不存,仅存名下[嘉祐二]年三月龙图阁学士权知小字。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载:开封府有府题名,起建隆元年居润,继而晋王、荆王而下皆在焉。独包孝肃公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

碑上范纯礼的名字出现了3次,分别于绍圣二年(1095)六月权发遣、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和八月权知开封府,时间均不长,加起来不过一年;吕夷简家族中,先后有68次职任(第388587115118147163180任)开封府。

《开封府题名记碑》与文献记载稍有出入。如文献所记为官员任命时间,碑刻所载为官员至开封府赴任时间;另碑中所记人名均是到任官员,有职但未到任者未出现于碑上。

关于此碑的刻立者,学者推测为王安石的同母弟王安礼。从碑石上的字体和布局看,138任李清臣之前,排列规整,风格相近,似为一气呵成之作。当是王安礼权知开封府时主持题刻。从139任王安礼至183任李孝寿,字迹及刻写方式不一,似为多次补刻。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批准了蔡京罢开封权知府,置牧、尹、少尹的奏议,《开封府题名记碑》遂被《开封府尹题名记碑》所取代,李孝寿成为旧题名碑中的最后一任和新题名碑中的首任。

碑原立于宋开封府衙署之中。明末黄河水淹开封,府署被冲毁。清代初年,开封府署迁址,府署前建包公祠,《开封府题名记碑》立于祠内。1960年代建防空洞时碑被用于垒墙,1971年移存开封博物馆。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