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课堂·资讯 > 课堂 > 正文

碑石课堂丨碑石:水利文物再发现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09 阅读数:

碑石课堂丨碑石:水利文物再发现

注:此为中国政法大学与永定河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前言。展览时间为2020810日至1010日。地点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馆。

碑石:水利文物再发现

撰文/李雪梅


中国河流众多,流域广泛,既有自然天成、由西而东的黄河、长江,也有人工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在大河大江遍布的中华大地,永定河略显无奇。

永定河是海河的支流,古称㶟水、桑干河、卢沟河、浑河、无定河等。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后,“穿西山,入宛平”的卢沟河因关系帝都安危,地位日隆。金代诏封卢沟水神为“安平侯”,清代敕封其为“安流广惠永定河神”。

永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故称“浑河”;下游河道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雨季迁徙不定,又名“无定河”。康熙三十七年(1698),经大规模疏浚、筑堤、束水,河北固安以北的河段终于安稳,皇帝特赐名“永定”。

治河永定、大川安澜是农业社会的理想,也是艰难的挑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所谓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传统农业社会,根本而言就是水利社会。水利指利用水资源并防止水患,同时也指兴修水利惠助民生。利济生民,历来是有作为的政府及官员的责任和担当。


永定河流域图局部,刘小琴绘

清康熙帝御题榜书“灵渎安澜”


永定河虽非大河,但在海河水系中灾害频仍,难以疏治。在清乾隆的御制诗中,诸如“俯栏识得浑流猛,行水思量究若何”;“无定河如永定乎?千秋疏治仰神谟”;“桑干岂巨流,束手烦计议”;“河底日已高,堤墙日已穿”,均是围绕永定河治理而发出的感慨和无奈。

水之利基于天然,但水利制度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磨合的结果。传统理想政治的景象是河清海晏、物阜民康、词清讼简。这一宏大的政治愿景,其实与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有相当距离,而那些刻载于碑石上的水神信仰、水权分配、轮灌规则、修渠义务、水利纠纷乃至挖井、修桥等琐事,才是流域民生的真实写照。

本次展览分为润土泽民(水利记事)、治河永定(永定河治理与流域民生)、德感山川(水神崇拜、祭祀感恩)、有章可循(用水规则、权利义务)、解纷确权(水利纠纷化解和预防)五个版块,亦可大致反映水利碑刻承载内容的具体与纷繁。


全国各流域的水利文物不计其数,而水利碑刻往往被人们忽视。以永定河流域而言,最著名的水利文物当属金代建造的卢沟桥和清代创修的金门闸。

始建于800年前的卢沟桥初名“广利桥”,也因横跨卢沟河而名“卢沟桥”。“卢沟晓月”,在清代时已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美观实用的船形桥墩,雕饰精美的望柱和数不清的石狮,桥头壮美的华表和御制诗文碑,使得这一组水利文物,威武震撼,充满生机。

而始建于400年前的金门闸,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金门闸置于卢沟桥下游 31公里处,遗址在今河北涿州义和庄镇北蔡村。在康熙四十年(1701)初建、乾隆三年(1738)定型后,经道光、同治、宣统年间多次重修,终成为永定河上最壮观的防洪工程。如今作为文物的金门闸形单影只,关联碑石终年锁闭于院中,镇守的卧牛、卧犬不知踪影。一百年前尚鲜活的水利设施,如今气象枯萎。

较之金门闸更为“凋零”的,是那些看似普通的水利碑刻。在清乾隆、道光、光绪朝纂修的《永定河志》中,以修桥、固堤、建庙为主的河务纪事碑,以及治河工程碑、管理示禁碑、水神祭祀碑多达数十通。如乾隆十八年(1753)的《禁止河身内增盖民房上谕碑》曾在南岸四工五号、北埝工头、南堤五号及石各庄村前北埝上各立一通;乾隆三十八年(1753)的《永定河事宜碑》计有5通,分别立于河道署仪门左、南惠济庙正殿前、南岸四工五号内、北岸三工十五号堤上及北堤七工头号堤上;光绪三年(1877)的《禁止下口私筑土埝碑》有3通,分别立在青光村、韩家树村和南八下汛署后。这些碑刻距今不过一二百余年,如今都难以寻觅。

卢沟桥及碑石 张劲松摄

金门闸遗迹  徐世虹摄

殊不知,这些碑石既是水利文献的载体,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水利文物。水之利的根本是润土泽民,而水利制度层面上的“润泽”则带有教化、恩泽之意。古代刻载有明确年代与权利义务关系的水案碑、渠规碑、示禁碑等,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水利制度的见证。将这些坐标点串联起来,可以展现人与自然、官与民的依存互动。这些跨越时空、自成体系的古代碑刻,不仅是地方水利制度的记录,更是村民水户重要的权益凭证。

水利碑所反映的地方管理制度与司法实践,是古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水制度的构建折射出规则社会的建立过程。民众对于规则的认同和坚持,是社会秩序稳固的前提。水利秩序建设中所反映出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制度因素,正是当今法治建设可以借鉴的地方。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之利可贯金石、济天下。我们举办“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欲借助百余件水利碑石拓本,唤醒人们对被忽视的水利文物的关注,更期望观者与水利文物相逢相知。

碑石图

卢沟桥  张劲松摄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