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碑
《平定两金川方略》
【时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
【地点】北京国子监(太学)
【评述】
碑螭首龟趺,立于碑亭内。碑身两面刻,一面刻汉文,一面刻满文。碑额题“御制”。汉文有大字34行,其中数行内有双行小字,弘历撰文。碑文记载清廷于乾隆十四年平定大金川(参见3有5日《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20余年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侵扰邻近土司,反叛地方官。经多次血战,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索诺木乞降,战事结束。文中记述了清廷两征金川的原因、经过与战事的艰难。两金川战役为乾隆朝的十大武功之一。碑文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其次立言,而德与功皆赖言以传。言之无文,行而不逺,文之时义大矣哉……勒碑太学,用遵成例。”碑石纪文纪功纪德,已成为清朝的传统。
清代每逢重大军事行动过后,均开馆修订方略。阿贵等奉敕修撰的《平定两金川方略》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完成,计152卷,记载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军平定两金川土司叛乱的始末。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