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专题

北魏 · ​​《吊比干文碑》(宋刻)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3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丨十月二十三日 · 北魏 · 《吊比干文碑》(宋刻)

  北魏  · 《吊比干文碑》(宋刻)    


【时间】太和十八年(494年)

【评述】

位于河南卫辉市比干庙。

《吊比干文碑》也称《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 》,原碑不存,宋元祐五年(1090年)重刻。碑高256厘米,宽136厘米,篆额“
皇帝吊殷比干文”。碑阳28行,行46字,孝文帝元宏撰文。碑阴刻文4列,有吊官82人题名,最后1列为宋吴所撰“碑记”,载魏时所立《吊比干文碑》“久已为乡民毁去,赖民间偶存其遗刻”,“再获刊勒”。

孝文帝吊比干庙之事,据《魏书》载为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车驾幸邺。十四日,经比干之墓,亲为吊文,橱碑而刊之。

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汉名元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皇兴三年(469年)册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471年)即位,年号延兴。时其祖母文明太后(441~490)临朝执政,推行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亲政,进一步推动改革,并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史称“太和改制”。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驾崩,时年33岁。


杨守敬(1839~1915)评此碑书法为“
瘦削独出,险不可近”,为“北碑之杰作也”。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