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专题

汉 ·《夏承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5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丨七月二十五日 · 汉 ·《夏承碑》

   汉 ·《夏承碑》    

 

【时间】东汉建宁三年(170

【评述】
原石已佚。明代重刻碑存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清晖书院。


《夏承碑》亦称《汉北海淳于长夏君碑》。碑文14行,满行27字。碑文记载,夏承字仲兖,先辈累叶牧守。祖为东莱太守,父为太尉掾,兄为右中郎将,皆德任其位,名丰其爵。夏承治《诗》《尚书》,兼览群艺,先后任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上计掾、守令、冀州从事等职。但由于察孝不行(推举为孝廉而未应荐),终被授职为一个小县之长——北海国淳于长,直至建宁三年(170年)六月病逝于任上,时年56岁,百姓号啕,若丧考妣


明代重刻碑高259厘米,宽125厘米,碑文13行,满行30字,文后楷书建宁三年蔡伯喈书及重刻题记。


《夏承碑》见载于宋赵明诚《金石录》:碑在今洺州。元祐间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建宁,灵帝时年号也,距今千岁矣,而刻画完好如新。


洺州,因境有洺水面名,治所在河北永年县(今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明代成化十五年(1479年),广平知府发现碑仆倒于府治后堂,碑下半截字多残损,遂建爱古轩以覆之。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碑因筑城而为工匠所毁。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知府唐曜取旧拓重刻一碑。重刻碑今已残,现存于邯郸市永年区清晖书院。


《夏承碑》主体为隶书,同时夹杂篆书笔意。元代王恽评论称:真奇笔也!如夏金铸鼎,形模怪谲,虽蛇神牛鬼厖杂百出,而衣冠礼乐已胚胎乎其中。(《秋涧集》)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