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撷英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法制文物撷英 > 正文

辽 ·《四大部经成就碑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04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 | 八月四日 · 辽 ·《四大部经成就碑记》


《四大部经成就碑记》


【时间】清宁四年(1058年)三月一日记

【地点】北京房山区石经山第七洞外

【评述】

碑高110厘米,宽58厘米,圭首,额题“四大部经成就碑记48字。碑身25行,首行题“涿洲白带山云居寺东峰续镌成四大部经记”,殿试进士赵遵仁撰,乡贡进士王诠书。

碑文先述佛教东传史及其经义,自第6行载:“
燕都之有五郡,民最饶者,涿郡首焉;涿郡之有七寺,境最胜者,云居占焉。寺自隋朝所建,号自唐代所赐。山在郡之西北五十里,寺在山之阳掌。寺之东望有峰最高,故曰东峰。峰顶有石室七焉,经贮是室。”在交待云居寺及石经山(即东峰)的历史及地理情况后,碑文述太平七年(1027),涿州知牧韩绍芳访察到的石经刊刻情况:“取出经碑,验名对数,得《正法念经》一部,全七十卷,计碑二百一十条;《大涅盘经》一部,全四十卷,计碑一百二十条;《大花严经》一部,全八十卷,计碑二百四十条;《大般若经》五百二十卷,计碑一千五百六十条。又于左右别得古记云……”之后叙隋朝沙门净琬及其弟子“凿为石室,以石勒经”以备法难的事迹。


韩绍芳将详情上报朝廷后,云居寺中断已久的刻经事业得到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支持。兴宗耶律宗真继位后也关注刻经之事,“常念经碑数广,匠役程遥,藉檀施则岁久难为”,于重熙七年(1038年)“出御府钱,委官吏贮之,岁析轻利,俾供书经镌碑之用,仍委郡牧相承提点”。自太平七年(1027)至清宁三年(1057)30年间,云居寺“续镌造《大般若经》八十卷,计碑二百四十条,以全其部也;又镌写到《大宝积经》一部,全一百二十卷,计碑三百六十条,以成四大部数也”。


四大部经”一般指《华严经》《宝积经》《般若经》《涅槃经》。辽代续镌《大般若经》,新镌《大宝积经》,加隋唐已刻成的《大涅盘经》《大花严经》,历经450年,四大部经终得以藏之名山。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