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撷英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法制文物撷英 > 正文

唐 ·《妒神碑》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05 阅读数:


清明节特稿| 四月五日 · 唐 ·《妒神碑



 北宋 ·  《妒神碑》




【评述】

原在山西阳泉娘子关,现存山西太原纯阳宫。

碑螭首方座,高165厘米,宽69厘米,厚20厘米。碑身上部有断裂痕,左下残缺。碑阳额题“
妒神颂3字,碑身行书32行,首题“妒神颂并序”,判官、游击将军李諲撰文,河东节度副大使薛兼训主持刻立。


碑文载:“
晋东之美者,有妒水之祠焉,其神周代之女,介推之妹……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妹以兄涉要主,身非令终,遂于冬至之后,日积一薪,烈火焚之,为其易俗。谚云:‘百日斫柴一日烧’,此之谓也。”颂辞称:“兄则禁火,妹乃积薪,共为佳节,在乎芳春!

碑文叙述了介子推兄妹的传说故事和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关系。“
妒神”即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之妹介子娟,也称介山氏。相传当年介子推“割股奉君”,后来隐居“不言禄”。晋文公曾想封赏隐居的介子推,放火烧山,不料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为了表示悔意,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国人在这一天不准生火,以慰藉介子推在天之灵。但民间为了纪念介子推,改寒食一天为一个月。


如果说寒食因介子推而设,那么清明则因妒女而成。介山氏耻于兄长“
要挟君主”,认为介子推不应推脱不出山,并为寒食给百姓带来的不便深感不安。几经劝说无效,她从冬至起每日上山积薪,百日后以积薪自焚,被当地百姓供为“妒神”,祭奠空前。介山氏也因而成为“易俗寒食,改节清明”的倡导者。唐代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之时,正是妒女崇拜最盛之际。

民国初年,妒女祠渐渐倾圮,《妒神碑》移藏于太原傅公祠(今省政协院内),后辗转至太原纯阳宫。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