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日历丨十一月二日 · 唐 ·《孔子庙堂碑》(宋刻)
唐 · 《孔子庙堂碑》(宋刻)
【时间】初刻于贞观年间(627-649)
【评述】位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宋刻《孔子庙堂碑》也称《夫子庙堂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记述高祖于武德九年(626年)封孔子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虞世南撰书。碑文涉及孔子生平、大唐开基、礼仪复兴等内容,文辞典丽,书法俊朗圆润,气力沉厚。
贞观碑刻成后,未几火烬。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额篆“孔子庙堂之碑”6字为李旦所书,碑身35行,行64字,不幸于五代时被毁。后世流传的“东庙堂碑”和“西庙堂碑”均摹刻于此。
北宋王彥超(914—986)重刻于陕西西安者被称为“西庙堂碑”。碑身35行,行64字,碑末增“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1行。碑阴刻唐英篆书的《大宋勃兴颂》,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安粲刻。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该碑断为三截。
“东庙堂碑”原立于山东成武县文庙,现藏于成武县博物馆。碑高209厘米,宽89厘米,厚24.5厘米。32行,满行66字。元至元年间(1335-1340)在定陶河岸出土,摹刻年代不明,一般推测为宋代。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慈溪市)人。其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孔子庙堂之碑》为虞世南69岁时奉敕撰书。碑石体量巨大,楷法森严高雅,为虞氏书法的代表之作。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