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清刻)秦·会稽刻石
【时间】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原刻,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据元至正元年(1341)申屠駉本摹刻。
【地点】
浙江绍兴大禹陵碑廊
【形制】
长方形立碑,无额,高230、宽105厘米,左下角残缺。
【评述】
秦始皇五次出巡留下七块刻石,《会稽刻石》名列第七。公元前210年十月癸丑,秦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跟随,奔赴越地,“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会稽刻石”文字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碑久佚。元至正元年(1341),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旧本摹刻于石,一面为《会稽刻石》,另面为《峄山刻石》。其中《会稽刻石》一面在清康熙年间被磨平刻以他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绍兴知府李亨特嘱钱泳以申屠駉本双钩上石,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成,世称“钱泳本”。碑文12行,行24字,总288字,歌颂秦始皇在越地移风易俗、宣传教化和“始定刑名,显陈旧章”等功绩。末附4行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李亨特题记。石上另有翁方纲、阮元、陈焯等题识。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