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地点】江苏南京钟山南麓明孝陵
【评述】
《治隆唐宋碑》碑高385厘米,中间有断裂痕。“治隆唐宋”四个大字系康熙皇帝御书,意在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不亚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碑由“江南织造”曹寅主持刻立。碑亭内另有一卧碑,中部断裂,碑文计46行,满行23字,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第三次下江南拜谒明孝陵时的情况,及《治隆唐宋碑》刻立始末。
碑文第15-16行载:“洪武乃英雄奋起、建功立业之主,不可与他君并,朕当躬往致奠。”
碑文第23-27行载:“甲寅,御书‘治隆唐宋’四大字,遣侍卫马武、海青等捧示诸臣,曰‘此御笔为明陵题殿额者’。明日早,命直郡王、诚郡王率大学士伊桑阿、阿兰泰、张玉书同往行礼,安奉殿内。于是诸臣环跪瞻仰,无不感颂叹服。”
碑文第34-37行载:“传谕曰:朕昨往奠洪武陵寝,见墙垣复多倾圮,可交与江苏巡抚宋荦、织造郎中曹寅会同修理。朕御书‘治隆唐宋’四大字,交与织造曹寅制匾,悬置殿上,并行勒石,以垂永远。钦此。”
碑文显示,康熙帝以超常规的作法,礼敬被征服王朝的创业之君,由此显示新朝的“宽仁盛德”。此举对消除满汉隔阂具有明显效果。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