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访古——石刻法律文献研读班 2021年夏季考察记(下)
七月十一日(星期日),雨
中午,临汾雨势渐大,晋南小分队四位同学决定放弃考察临汾尧庙,前往运城。
运城博物馆
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由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条山风云等6个历史专题展组成。“华夏寻根”陈列了史前时代至夏商周三代的文物遗存,显示出运城地区丰厚的历史积淀。“馆藏珍品”分铜器精华、石刻荟萃、泥火精灵、翰墨流芳四个单元,千余件精品文物诉说着运城灿烂的历史文化。“盬盐春秋”分盐池变迁、百业俱兴、晋商之源三部分,展现了解池形成过程以及历代对解池的开发、管理。“地灵人杰”分千秋关圣、重臣名相、学苑文坛、艺林俊彦、名门望族五大部分,从载入史册的数千余位河东名人中选取了24位先贤进行重点介绍。“土木华章”以建筑模型为主体,辅以图表、壁画复原与多媒体技术,展示了运城古建筑文化。“条山风云”以文物、图表为主体,辅以模型、雕塑,结合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示了辛亥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河东大地的革命文化。
唐 · 薛儆石椁、墓志
“馆藏珍品”区置有一巨大石椁。该椁作庑殿顶房屋状,由34块青石组装而成。石板内外雕有各式供侍人物以及门窗、团花纹、菱草纹等图案,刻锋细腻。供侍人物或手持团扇、莲花,或端捧锦盒、碗瓶,体态丰盈,神情悠闲。此椁主人薛儆,系河东汾阴(今运城万荣)人,唐睿宗之女鄎国公主驸马。其墓发现于1994年夏,是山西迄今为止发现的等级最高、建筑规模最大的唐墓。石椁之旁的《明定车马章程告示碑》,是一通典型的清代公文碑。随后映入眼帘的是一通北宋八面棱柱石刻,该石题名《垣曲店下样》。八面刻字,末面为人名花押及书、刻者姓名。所谓“店下样”,是盐商们商议后制造的私秤石权,具有盐商与雇员间私人契约的性质。在实施“盐钞法”的过程中,为防止运输途中发生偷窃等纰漏而设。
清 · 《明定车马章程告示碑》
北宋 · 垣曲店下样
傍晚,大家商量第二天的行程。此时,李雪梅老师带领3名同学已踏上返京的旅程。
七月十二日(星期一),晴
12日上午,一行人先直奔夏县司马光祠。该祠坐北朝南,从左至右依次为坟茔、祠堂、余庆禅院、涑水书院。坟茔区为司马氏家族墓地,斑驳的石像生列于墓道两侧,司马光墓位于献厅左侧。茔区松柏常青,异常幽静。祠堂大门为宫殿式三重檐琉璃屋顶,下辟一大二小券门,两旁八字墙。朱砂色的墙身配以黄绿色的琉璃瓦,愈显庄严肃穆。杏花碑厅与温公祠堂皆宋金遗迹。余庆禅院是为保护司马光墓而特意营造的寺院,殿内佛像系宋时原塑,端庄凝重,塑工细腻,古色生香。佛寺再右是新建的涑水书院。祠堂大门外西侧,矗立着著名的“忠清粹德碑楼”,内存《忠清粹德之碑》,碑额为宋哲宗御篆。此碑高达8.3米,宽1.7米,厚0.4米。碑身为明代后刻,赑屃碑座为宋代遗物。该祠碑刻集中在坟茔、余庆禅院及杏花碑亭,以神道碑、记事碑为大宗,亦存宋代敕牒碑、明清讼案碑等法律碑刻。
图片司马光祠平面图及碑石分布示意
司马光墓
司马家族茔区
司马温公祠大门
忠清粹德碑楼
明 · 《忠清粹德碑》
午时,一行人抵达解州关帝庙。此庙位于运城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南临中条山。创建于隋朝开皇九年(589),后经宋元明历代扩建、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毁于大火,后又重修,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被誉为“关庙之祖”。主体建筑为崇宁殿,该殿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殿前苍松翠柏,配以石质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内木雕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殿顶为琉璃重檐歇山式,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下施栏杆石柱52根。大殿悬挂乾隆钦定横匾“神勇”。关帝庙碑刻分散于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等处,以明清记事碑、题名碑为主,法律碑刻不多。
关帝庙山门
关帝庙中的碑石
崇宁殿
清代告示碑
下午2点前往盐池神庙。庙位于解池北侧中部偏西处,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史载唐代宗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盐池神庙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遗迹,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由灵庆公神祠、雨师太阳神祠、条山风洞神祠组成,体现了盐池生产与太阳、风之间的关系。三大殿横轴排列,并列尊位,比肩为邻,在古代庙宇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盐池神庙碑林内置历代石碑数十通,记载了河东盐池幅员、盐法、渠堰、运销、引目、课额、盐政以及历代修缮池神庙经过,亦有文人学士谒庙、游览时留下的诗赋刻石。遗憾的是,盐池神庙正在施工大修,景区全部封闭。一行人沿神庙东侧马路行至山门,俯瞰解池,波光粼粼,银色盐田尽收眼底。继续行至解池,回望神庙。庙宇错落丘陵之上,雕梁画栋,色彩斑斓,与蓝天白云、苍翠灌木相映成趣,美如仙境。
盐池神庙
运城博物馆中的明《河东盐池之图》
俯瞰解池
3点抵达关王庙。该庙创建于元代,明正德、嘉靖年间多次重修,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坐东朝西,现存山门、献殿、正殿与春秋楼。山门、献殿与正殿皆为明代建筑。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卷棚顶。正殿面阔、进深皆三间,单檐歇山顶。其面积虽远逊于解州关帝庙,但雕画细腻,精致古拙,亦可与之分庭抗礼。正殿后立有一座碑亭,其内置北宋《大观圣作之碑》,可谓意外收获。正殿右侧廊下树立一座二十四孝石刻屏风,文字清晰,线条流畅,保存完好。
关王庙山门
《大观圣作之碑》及碑亭
二十四孝石刻屏风
七月十三日(星期二),晴
上午8点,晋南小分队前往霍州第一站——观音庙。该庙于2006年被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典型寺庙。观音庙坐北朝南,现存元明清时期大小建筑八座,均为筒瓦硬山顶式建筑,琉璃瓦脊。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屋、耳殿,东南角二层有文昌阁。西轴线为两进院,轴线上分布有过街阁楼、戏台、过殿、观音殿,轴线西侧分布有廊屋。碑刻集中分布在廊屋、山门等处,以当代修缮碑刻居多,不乏法律碑刻,如立于2010年6月的《观音庙事迹碑记》即涉及观音庙与“观音庙管理组”的合法性、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庙内房产的判决等法律信息。
观音庙山门
观音庙内的过街阁楼
过街阁楼建筑装饰
观音庙事迹碑记
9点抵达贾村娲皇庙。该庙亦于2006年被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东有泉水流过。现仅存悬山顶式戏台、硬山卷棚顶式钟鼓二楼、悬山顶式圣母殿、歇山顶式东西垛殿六座清代建筑。娲皇庙圣母殿内的壁画是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组合。墨笔勾线,填以矿物颜料。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情景。庙内碑刻以清代为主,集中在圣母殿外廊,漫漶严重。
10点,驱车抵达洪洞县兴唐寺乡中镇庙遗址,遗址仅矗立碑亭一座。嵌于碑亭前方右侧的《洪武祀神碑亭记》载:“霍州中镇五交化公司董事长姚建平蒙霍山庇佑,逢改革开放盛世,事业初具规模。不忍是碑湮没,故捐建碑亭,以示敬意。”碑亭内为明洪武三年(1370)的《大明诏旨碑》,碑高6米,宽近2米,厚0.55米,螭首龟趺。碑额雕刻“二龙戏珠”图案,阳额篆书“大明诏旨”。龟身长近1.5米,四爪伸展,稳驮巨碑。碑文19行,满行42字。内容为诏封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城隍等圣旨,碑阴为官员题名。五岳、五镇绝大部分今日已重现风采,盛夏时节游人如织。中镇庙却倾圯殆尽,只留下一通巨碑守护着无人问津的遗址。
中镇庙碑亭
《大明诏旨碑》
11点返回霍州市区,途径霍州鼓楼与祝圣寺。鼓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代重修,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台基高峙,以青石、青砖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贯通。上筑木楼阁两层,面宽进深各五间,十字歇山式屋顶。围廊雕刻有花卉、瑞兽等图案。楼顶饰有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楼总高29米,登楼眺望,霍州风光尽收眼底。
祝圣寺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明清时期多次重建、重修,2019年被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后大殿及东西厢房,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饰以青黄琉璃脊兽。寺庙毗邻居民区,杂物遍地、环境破败,断碑残石仆地。
霍州鼓楼
祝圣寺正殿
11点半,抵达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霍州署。霍州署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达3.85万平方米,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合称“中国四大古代官衙”。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朝遗迹,由南至北依次为:古霍名郡坊、谯楼、丹墀、仪门、甬道、戒石亭、东西厢房、月台、抱厦、大堂及东西耳房、二堂、内宅、静怡轩等。州署大堂高大雄伟、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是元代建筑艺术精品,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仪门至大堂的甬道中间,立着一座牌坊式建筑,名为戒石亭。内立石碑,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甬道东侧的碑廊,存放十余通碑刻,元大德十一年(1307)加封孔子诏碑即在其中。本次考察的目标碑刻——明代帖文碑、蒙元令旨记事碑,分别嵌于仪门两侧、大堂内北壁东侧,是研究明代霍州水案、蒙元令旨文书的珍贵材料。下午3点,一行人启程返京、津,晋南小分队的访碑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霍州署
霍州署大堂
霍州署仪门
霍州署内的碑刻
蒙元令旨碑
蒙元令旨碑局部
抄写元代令旨碑
测量元代令旨碑
霍叔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