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至13日,中国政法大学石刻法律文献研读班本硕博7位同学,在古籍所所长李雪梅教授带领下赴山西省开展为期四天的考察活动。赤日炎炎、铄石流金之际,众人赶早凉而行。10日清晨,师生一行人兴致勃勃赶赴三晋之地。
七月十日(星期六),晴
到达太原,稍事休整之后,大家即刻前往本次考察第一站——太原文庙。文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西,始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明代重修并扩建,清光绪八年(1882年)迁至现址。文庙坐北向南,现中轴线基本保留了原有建筑格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前后形成四进院落式布局。
太原文庙
太原文庙大成殿
太原文庙崇圣祠大门
太原文庙中的石刻
在太原文庙二进院东展厅中,《燕姬的嫁妆——垣曲北白鹅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正在展出。展览以考古出土的媵器为切入点,围绕周代女性生活展开,计展出文物100余件组,主要以山西垣曲县北白鹅墓地出土实物为主,同时期其他墓地出土器物为辅。展览分“家世赫赫”“晏乐堂堂”“中祖煌煌”和“金玉漾漾”四个单元,依次呈现主人公家世、当时女性的晏乐饮食、宗庙祭祀、化妆配饰等内容。
东周 · 燕姬甗
东周 · 燕姬甗局部
“家世赫赫”单元以燕姬甗为主角,再现了虢国与燕国联姻的盛状。“晏乐堂堂”单元展出了成套的编钟、编磬,表达了宴饮时的礼乐配置。比较引人注目的展品还有装有残留液体的铜壶,据推测该液体应是先秦果酒遗存。“中祖煌煌”单元展览了从墓地出土的成套礼器和刻有长篇铭文的夺簋。夺簋与燕姬甗同出土于一个墓葬,但年代早于燕姬甗。夺簋上94字的铭文,内容涉及两周时期的重要人物和史实,反映了“夺”家族的荣耀和地位,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结构和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而2700多年前的化妆品铜盒展现出周代女性对美的追求。《诗经》曰:“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展览中的铜盒小巧精致,纹饰复杂,残留的化妆品成分也是窥视先秦时期女性美容妆扮品的重要物证。
东周 · 铜壶和壶中残留的液体
西周 · 夺簋
东周 · 铜盒、铜勺
东周 · 铜盒
太原考察的第二站,是距文庙不远的晋商博物院。晋商博物院的前身是阎锡山督军府旧址,建国后为山西省政府的办公场所,近年建成晋商博物院对外开放。整个庭院非常大,东、西为花园。博物院九号楼为“民国岁月”展厅,展出大量山西老照片;十号楼是“热血山河”,介绍了山西军民的抗战史;中区为“天下晋商”专题展。除序厅外,专题展主要分为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五大篇章。
晋商博物院
天下晋商展馆
“晋商源流”主要以青铜重器展现三晋大地的早期文明,其品类之齐全、数量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镇馆之宝之一——“义方彝”为西周早期青铜器,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件带提梁方彝。其纹饰精美,铭文记载了武王赐义三十朋贝之事。
西周 · 义方彝
“晋商源流”中的青铜器
“晋商源流”中复制的青铜编钟
“海内称雄”分为“九边重镇历史机缘”“开中制度巨大商机”“变中求进战略转移”“汉蒙互市百货纷集”四个单元,展出九边地图、明代火炮、盐引、盐池图、钱币等物,讲述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及演变的过程。“汇通天下”主要介绍道光年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崛起,并通过组合奇妙的算盘、衡器、账簿等展现山西人的“票房智慧”。
“天下晋商”展
太原考察的第三站——山西博物院,当天有最新开展的《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在特展入口处,《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拓片拔地参天,气势非凡。此碑立于蒙元中统三年(1262年),魑首龟趺,高达5.5米。碑文由翰林学士王鹗撰文,大司农姚枢篆额并书丹,碑文记述的了永乐宫创建历史和发展源流。
元 · 《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拓片
永乐宫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唐以前就建有吕公祠。金末时期伴随全真教兴起,由祠扩建为观,元中统三年(1262年)改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其位于永乐镇,后人也称之为“永乐宫”。现存的元代建筑中,永乐宫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弥足珍贵。
永乐宫特展分为“煌煌巨制”“壁上丹青”“遗珍重光”“观妙入真”四个部分,综合展现了永乐宫的修造、迁建及多重文化艺术价值,尤其是格局完整的宫廷式建筑、精妙绝伦的壁画艺术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元 · 三清殿琉璃鸱吻
元 · 三清殿琉璃鸱吻局部
两件鸱吻和屋顶正脊形成的一组展品,总长近10米,彰显出三清殿建筑恢弘的气势。原位于三清殿屋顶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高3米,为巨龙盘曲式,红泥作胎,孔雀蓝釉色。鸱吻张口吞脊,怒目炯炯,造型特殊,气势夺人。此为永乐宫展的镇展之宝之一。
元 · 《无量度人妙品上经》
1959年迁建永乐宫时,在重阳殿屋脊西鸱吻内发现《无量度人妙品上经》。该经长3米,宽40厘米,被道教奉为“万法之宗”,构建了以斋醮赞颂及音乐为主的道教活动仪式,对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朝元图》局部
除了真材实料的元代建筑之外,殿内精美的壁画同样令人惊叹。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又称无极殿。围绕殿内供奉的三清神像绘制有一铺壁画,是六帝二后八位主神率领二百九十位神仙朝拜三清的场面,被称为《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403.34平方米。展览通过3D打印技术再现了《朝元图》的盛况,气韵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唐 · 线刻人物纹石灯台
唐 · 线刻人物纹石灯台局部
元 ·《吕洞滨养性百字碑》
山西博物院的另一特展是《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其中大部分展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曾以“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露过面,再次相遇,让人倍感亲切。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兴起的重要源头之一。展览分“红山之祭”“红山之玉”和“红山之路”三个单元,透过祭祀遗存、随葬玉器、文化交流足迹,展现红山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礼制研究的重要意义。积石冢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如玦形龙、斜口桶形器、勾云形器等,证实红山先民存在以玉为葬和以玉事神的习惯。红山文化已发现了30余件人像雕塑,材质多样,形体大小不等,但不论泥塑、陶塑还是石雕、玉雕,均有较强的写实性。这些人像是红山先民祭拜的对象,很可能是他们崇拜的祖先神或者与神沟通的巫者形象。
玉勾云形器
玉玦形龙
人像雕塑
在山西博物院门口合影
七月十一日(星期日),雨
11日清晨,在蒙蒙细雨中,一行人搭乘早班高铁来到临汾市博物馆。雨中拾阶而上,步入馆中,各种惊喜迎面袭来,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四个专题展,美不胜收。
“远古足迹”结合丁村遗址、柿子滩遗址等考古实物和模拟景观,展现了汾河流域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吉县沟堡村出土的陶人面桶形器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此为灶神形象。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定居和农业阶段,最重要的灶及火由氏族中地位最高的妇女管理,故最早的灶神为女性形象。
陶人面桶形器
“最早中国”主要以陶寺遗址为主。博物馆不仅仅展示了重要的出土文物,还结合专家们多年的研究成果,用搭建模型和还原出土场景等形式,最大程度地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陶寺遗址展
陶寺遗址模型
“晋霸春秋”展厅以青铜器为主,展现了从西周晋国崛起、春秋晋文公称霸到三家分晋的历史。展览器型之丰富、存量之大,非亲临现场不能感受。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西周铜跪人顶盘,造型较为特别。铜人跪坐,双手放于膝上,未着上衣,头顶圆盘,眼上的眉毛较为凸显,似凝视前方,栩栩如生。
西周 · 铜跪人顶盘
“晋霸春秋”展厅
“晋霸春秋”展厅中的青铜鼎
“千秋平阳”专题展勾勒了自秦汉至清代临汾地区的文明进程。展览主要围绕铁器、戏曲、雕刻、佛教四方面而展开。春秋时期,晋国铸刑鼎产生出临汾冶铁的背景之下。汉武帝盐铁专营所设的49处铁官中,临汾居其二。唐宋以后,冶铁业迅速发展。明代设置平阳卫,是当时生产铁炮的重要地区。
接续的展厅,汉代傩偶、元代戏台以及皮影等,成为临汾地区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的实证。除了雕版刻书以及著名的赵城金藏,砖雕二十四孝既生动又富有文教意义。作为一个市级博物馆,临汾博物馆不论藏品丰富度还是展陈设计的用心,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二十四孝故事砖
在李雪梅老师和3名同学沉浸于临汾博物馆寻找法制文物之时,晋南小分队的同学已先行启程。
晋南小分队成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