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声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雏凤清声 > 观展日记 > 正文

暑假沈阳访古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31 阅读数:


·图/朱子惠

 

7月的沈阳天气虽炎热,但比三伏天的北京尚多一丝凉风。

17日中午,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在入关前定都沈阳时的宫殿。还在路上,便看到了下马碑。据悉,沈阳故宫的下马碑始建于清皇太极时期,最初为木制。1783年,乾隆谕旨将木制下马碑改为石碑,其上以满、蒙、藏、回、汉五种文字书写:“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1999年沈阳故宫门前的下马碑被肇事车辆撞坏,经修复后陈列展出,并在原址重新竖立复制的下马碑。

(下马碑)

 

顺着路继续穿过文德坊,走进大清门。

正对门口的是皇宫正殿——崇政殿,它是皇帝日常临朝理政之处。清太宗时期国家的重要典礼,如元旦和万寿节庆典、太祖实录告成、皇子娶妻公主下嫁、明朝重要官员的归降等仪式及款待外邦宾客的小规模宴会,都在崇政殿举行。相较于北京故宫,它的外观造型生动,色彩更为艳丽,富有满族特色。

(大清门) 

(崇政殿)

 

(崇政殿内殿)

崇政殿旁的东七间楼是清前历史陈列展厅,主要从后金建国、攻占辽沈、汗位传承、改元称帝、迁都北京五个方面展现了清朝的开国史。虽然以图片为主,实物很少,但有幸看到了我们之前写《法制文物日历》时的“宽温仁圣皇帝信牌”。牌首圆形穿孔系黄绳,颈部为朵云形,周边起棱,内刻一金色回首行龙。圆牌红底金字,刻满、汉、蒙三种文字共六行。中间两行为汉字“宽温仁圣”“皇帝信牌”。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崇德”,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此信牌是传达皇帝诏令、调遣官兵的凭证。与之相配的皮质牌套也一并展出。

(宽温仁圣皇帝信牌)

崇政殿后,凤凰楼起,便是皇帝后妃居住的内廷。由于满族在山区居住的习俗,部落酋长的住宅都建在寨子里最高的地方,既便于守卫,又利于观察瞭望。故帝后寝宫都建立在高台之上,形成了与北京故宫相区别的“宫高殿低”的特色。凤凰楼门上还悬挂着乾隆御书的“紫气东来”匾额。楼后的平台上,树有一根萨满“神竿”。宫中按照满足萨满教习俗举行祭祀仪式时,在竿顶的斗内放置食物喂食“神鸦”,以示答谢天神之意。往后依次是后妃居住的永福宫、麟趾宫、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等,均还原场景并开放参观。此外,配宫和西路还有后妃生活用品展、古建筑技术展、清代宫廷钟表展等。

(凤凰楼正面)

(凤凰楼背面)

(萨满“神竿”)

 

(清宁宫祭祀)

 

盛京碑林陈列馆是此行的重要目标,18日上午便赶赴一观。它位于盛京碑林公园的东北角。公园内四处可见仿古碑刻和建筑,其中有一通仿刻的《盛京山东庙告示碑》很有意思,记载了咸丰时期山东商贾捐资修建山东庙并招募僧人看守,但所招的僧人普瑞、普曜等不守清规、典当庙产、索借香火钱,盛京僧录司、礼部、刑部官员查明事实后,勒令其还俗并杖责八十,同时晓谕山东会馆的经过。只可惜此碑的原石并不在盛京碑林陈列馆,介绍中也未写明现藏地。

(仿刻《盛京山东庙告示碑》)

大概是因为游人很少,盛京碑林陈列馆的正殿并未开放,仅有两侧的碑廊可自由参观。碑廊中的几十通碑刻以清代、民国沈阳地区的寺庙碑刻为主,还有少量诰封碑和墓碑。因石质、篆刻和保存的原因,能直接看清碑文的非常少。右侧碑廊后的一个院子里还存放了一些零散的碑首和龟趺。

(盛京碑林陈列馆)

(左侧碑廊)

(右侧碑廊)

(碑首)

(龟趺)

下午我们按计划参观辽宁省博物馆。省博共三层,开放的展厅有20个。我们主要参观了一层的“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珍品馆”和“中国古代碑志展”,并浏览了三层的“古代辽宁展”。

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展主要展出前燕、后燕、北燕时期具有慕容鲜卑特色的藏品。三燕均曾建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辽宁是其主要活动地区。展览分为三燕考古、慕容肇兴、定都龙城、甲骑具装、融合之路、丝路通途、佛陀之光、慕容诸国八个单元。一进门我们便看到十六国前燕时期的慕容鲜卑的特殊冠饰——花树状金步摇,由山题、枝干和摇叶三部分组成。山题上方伸出主枝干,再伸出分枝,分枝上绕环并缀叶片,可以想象戴在头上时的精巧摇曳。除金饰外,还展出很多生活、骑射用的陶器、铜器以及官印等。展出的大量墓室壁画,不仅有墓主像,还有汲水图、膳食图、狩猎图等生活场景。画中人物表情生动,身姿矫捷。

(龙城春秋)

(花树状金步摇)

(墓主像)

(汲水图)

(膳食图)

(狩猎图)

 

珍品馆的展品少而精,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振玉旧藏的“商三勾兵”。“大兄日乙戈”“祖日乙戈”“大祖日已戈”三件戈为同一组器物,器形相近,皆直援微弧,内端为镂空透雕凤纹,援身倒铸家族太祖、祖、父、兄四辈二十人名号,或用于宗庙祭祀,是研究殷商亲族制度的重要文物。

 

(大兄日乙戈)

(祖日乙戈)

(大祖日已戈)

 

中国古代碑志展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东汉、北朝、隋唐、辽代、金元明五个时段,以北魏墓志、辽代墓志中的帝后哀册最具特色。东汉时期的代表展品有熹平石经残字、司徒残碑等。北朝时期以上世纪初河南洛阳北邙山出土的北魏墓志为主,如延昌三年(514)《高宗文成皇帝嫔耿氏墓志》、景明四年(503)《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孝昌二年(526)《翼州刺史元寿安墓志并盖》等。隋唐时期以罗振玉旧藏墓志及辽宁省朝阳地区出土的隋唐墓志为主,如大业八年(612)《大都督韩暨墓志并盖》、咸亨四年(673)《大唐淯州司马左才墓志并盖》等。上世纪初辽代碑志陆续出土,如重熙八年(1039)《耶律仁先(尚父于越)墓志并盖》等,但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陵圣宗、兴宗、道宗三代帝后哀册。古代帝、后死后,将遣葬日举行遣奠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文刻于册上,埋入陵中,称“哀册(策)”。道宗帝后不仅有汉文哀册,还有契丹文哀册,是研究契丹文字的重要材料。展厅中的金元明时期的辽宁地区墓志,则是几代王朝经略东北、管理边疆的实证。

 

(熹平石经残字)

(左才墓志并盖)

(耶律仁先(尚父于越)墓志并盖)

(圣宗皇帝哀册(局部))

(道宗皇帝契丹文哀册并盖)

 

位于博物馆三层的古代辽宁展按时期分为五个展厅,从史前时期到元明清,藏品丰富,其中有2020年《法制文物日历》上介绍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义州卫守军铜令牌”。牌孔两旁铸“义州”二字,牌身边缘饰卷草纹,中间铸“令”字,右部刻“义字九号”,左部铸“洪武二十三年造”。背面铸“夜禁严肃巡辑奸邪。义州”。此牌为明初义州置卫后,朝廷发给义州守军的凭证。此外,还有一件特殊的展品——“正隆五年(1160)白瓷买地券”。券首似攒尖亭顶,白釉黑字,插在酱釉瓷虎座上,整体造型似模仿圭首龟趺的碑刻。额为“明堂之券”,券主为“东京辽阳府辽阳县辽阳乡瓷窑务”,殁于大金正隆五年。买地券一般置于墓中,记载死者购买墓地的四至、地价、证人和不许侵占等语,通常为砖、石质地。此券主身份为“瓷窑务”,故特制瓷质买地券。

义州卫守军铜令牌)

正隆五年白瓷买地券)

 

辽宁省博物馆藏品丰富且有特色,因时间关系,还有很多专题展厅未能一睹风采,实为遗憾。

为期2天的考察匆匆结束。此行领略了很多辽宁地区独有的民族和历史特色,收获满满。只是可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暂停营业,只有留待来日再访。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