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声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雏凤清声 > 观展日记 > 正文

岱博访碑日记 ——2015年泰安博山访碑纪行(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2-03 阅读数:

岱博访碑日记 ——2015年泰安博山访碑纪行(上)

 

 

 

岱博访碑日记 

——2015年泰安博山访碑纪行(上)

撰文/安洋

 摄影/李雪梅

 

 

位于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坊上刻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为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

 

2015年23  霾

上午九点半多离京南下,天气糟糕透了,千里行程所见的北国,雾霾遮空,令人倍感压抑。近十二点抵达泰安,与李绪杰老师有约同游岱庙。

出租车停在岱庙前的泰山大街,刚一下车,眼前便是岱庙雄峙的城墙和角楼。顶在岱庙建筑群最前端的是双龙池,池畔立有二碑。过遥参坊,入门匾额横题“登泰起点处”,内里是碧霞元君祠。东侧靠墙有一碑,正面便是有名的《禁止舍身碑》,刻于康熙五十九年。背面是立于康熙四十年的《开山思政碑》。继续北行,出了碧霞元君祠,一座牌坊和宏伟的城门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岱庙的正门。李绪杰老师已经在此等候片刻了。

岱庙中轴线上座落着仁安门和天贶殿,汉柏亭、东御座和雨花道院、唐槐院分居东西两侧。一行先沿右侧直行,即是仁安门东侧,自南而北分布着十多通碑刻……而后进汉柏院,东壁满嵌碑刻,多是游记诗文一类。其北是东御座,大名鼎鼎的泰山刻石便在殿前,经两千年的风雨火灾,但余十字。东侧另有一碑,像是后人将几块残石砌以砖石而成,只有数十字。字迹、外貌类乎唐宋。(后来查知,为宋大中祥符碑。)

 

位于岱庙配天门东侧的《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规制居岱庙诸碑之冠。碑为宋宣和六年(1124)重修岱庙而立。高925厘米,宽210厘米,厚70厘米;龟座高185厘米,宽300厘米,长500厘米。额篆“宣和重修泰岳庙记”28字。碑阳刻文凡2768字,记宋徽宗在位20余年增修岱庙的情况。翰林学士宇文粹中奉敕撰文,朝散大夫张漴楷书碑文并篆额。碑阴原刻庙官姓名20行,前l5行为宋刻,后5行为元刻。明万历十六年(1588),山东巡抚李戴、吴龙征于碑阴刻“万代瞻仰”4大字,字径124厘米,致宋元原刻不存。

 

继续北行,于天贶殿东侧也分布着十余通,《大观圣作之碑》蓦然矗立。适时,有两个衣着明妍的小孩嬉戏在碑的左右,动与静,古旧与新生,肃穆与活泼,交织成镜头下一个个美妙的画面。碑的尽头有一间历代碑刻陈列室,重要的碑刻都存放于此,如汉《衡方碑》,唐双束碑。我所爱者,宋大观二年《升元观牒》也;老师所爱者,金《谷山寺敕牒》也。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大中祥符年间真宗封禅的产物。殿前左右各立一通乾隆御制诗碑,无甚新意,倒是两口铁缸,是建中靖国(1101)的遗存。与殿东侧相对,西侧也有一列碑刻。钟楼以南有通《大宋天贶殿碑铭并序》碑,即是天贶殿落成后所立。由当时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撰文,尹熙古书丹。此碑阴是明天顺五年刻《重修东岳神庙碑记》,并反置为正面。

重过仁安门,入雨花道院,再由唐槐院出,已迫近闭馆时间,在将阖的城门中走出岱庙,真是万分不舍。

 

 

 

 

 

历代碑刻陈列室内景

岱庙石刻分布图

 

2015年24  晴

长清灵岩寺是本次访碑的重中之重,临行前查阅资料时,又得知同是分属长清的五峰山洞真观也有大量石刻遗迹,故今天的行程便是洞真观和灵岩寺二处。

上午行至洞真观。五峰山景区正是淡季,只有偶尔的二三人影。山门不大,甚至是不起眼,观内建筑规制在我所见的寺观庙宇中也属下等。观内现存的碑刻绝大部分是进香建醮碑记。洞真观虽僻于深山,仍吸引着禹城、汶上等县信士来此进香。观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敕额“万寿之院”,院内西墙壁上嵌有一通大定十年刻(牒文为大定二年)《敕赐万寿之院牒碑》,即证此事。明万历时得皇帝敕旨重修,现犹存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圣旨碑两通,矗立于德王行宫遗址前两侧,蔚为壮观。玉皇殿前有一水池,水池内放置着几通碑刻,池水不深,表覆薄冰,龟趺静卧其间。老师很是心疼这些龟座埋没水中,我则认为龟卧于水恰是合于意境,但这样终究是不利于石刻保存的。《真静崔先生画像赞碑》便是置于水池内。画像上有元好问等人赞诗,碑阴镌刻为杜仁杰撰文,均是一代名家。过玉皇殿,沿着山路石阶,经过鲁班祠、圣母殿、隆寿宫石坊,最上一重殿宇是三元宫。殿前二十八通碑刻环壁而立,泰半为皇醮碑记,即皇帝派遣某太监来此建醮。这些皇醮碑都集中在万历三十年之后的十多年间,大概洞真观对于万历皇帝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下山时已经接近中午,愈炽的阳光驱散了山间的雾气,比起清晨时的景象更加显得辽远。又见到一二梳着道髻的人,才发现原来洞真观是有道士在此修行的。

五峰山属泰山支脉,与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古时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上五峰始知清幽”之说,金元时期道教在此兴盛。据民国《重修长清县志》载,金泰和年间(12011208)全真道士邱志圆结庵于此,兴定(12171221)初,道士王志深凿池引泉创建玉皇殿,称洞真观。明代分南北两观,南观名玄都观,是明王府的香火院,北观即洞真观。

 

灵岩寺距离洞真观不过二三十公里,路上虽有些波折,但好算是有惊无险。想要用一下午的时间游完灵岩寺,还是紧张,便无暇去安适地吃顿午餐。老师和师弟在寺前的商店内买了两包泡面,我则饼干混着大枣,于是三人草草解决温饱问题,开始灵岩寺访碑之旅。

就地形论,灵岩寺恰好被东、北、南三面山峰环抱,站在寺门前的广场中眺望灵岩寺,在环山的映衬下,以“大灵岩寺”碑、山门和灵岩寺塔为三点,次第增高,撑起了一幅山水图。大灵岩寺碑,立于至正四年,碑阳刻“大灵岩寺”四大字,碑阴、碑侧分别有元人、明代题写的字记。不同于一般寺庙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入山门后直行偏右方才是天王殿。天王殿以东,钟楼以南,分布着四列三十五通石碑,正是碑林的所在。

此间的碑石,纵不论宋明精妙的书法诗文,宋熙宁三年敕牒,金明昌六年界至图本,伪齐阜昌二年公据,蒙元蛇儿年法旨、兔儿年羊儿年圣旨,明正统、万历圣旨,数代公文之刻碑,琳琅大观,目不能瞬。午后的阳光最是舒适不过,若是石碑如人,也应当会很享受这融融冬日的。阳光斜照在碑面上,在刻字凹陷处生成一笔笔的暗影,和字口处微亮的边缘交相呼应,似一位书者在用一支浓墨饱满的笔腾蛟起凤,动的笔写下静的字。又随着日光轮转,光影悄然变化,字也仿佛跃动起来。笔落不惊风雨,只触动人心。

天王殿北是大雄宝殿,殿前西侧有一皇祐五年经幢,东侧一新立经幢与之对称。经过五花殿遗址,见千佛殿,殿内佛像众多,尤为著名者是宋明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殿西壁及前侧各有数碑,其中一块落款“苏轼”二字,或是苏轼真迹?沿山径爬行,至御书阁,阁西北为般舟殿基址。所过墙壁内都嵌着碑,难以计数,大多是诗文类,令人惊异的是宋代遗迹颇夥。之前难以寻觅的宋碑在此如同别处的清碑,随意可见,毫无新鲜感了。距御书阁不数步是辟支塔,这大概是我在北方所见宋塔的第一塔,而之前苏州之行,北寺塔、瑞光塔、罗汉院双塔、常熟方塔,皆是宋塔。塔东侧有一《大元泰山灵岩禅寺龙藏殿记碑》,龟趺的脑袋弯向一边,像是对来人打招呼,很是可爱。不由想起碑林中蛇儿年法旨碑的龟趺,小巧玲珑,是别样的风情。大抵金元时的龟趺形态灵活优美,明清的为突出刚猛威严的姿态,反流于程式化。继续西行是墓塔林,规模次于少林寺塔林,但各有风格。

在返回寺门重过大雄宝殿时,方才发现殿的左右后三侧满嵌碑刻,皆系进香题记,对于社会史应当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吧。

出灵岩寺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部分工作人员亦陆陆续续地下班。奔波整整一日的我们仨,也终于要回城休养去了。

 

灵岩寺碑林

 

 

 

灵岩寺碑林35碑简录

1.1 弘治癸亥二月晦日,次苏颍滨韵,宿灵岩寺诗。按察副使李。

1.2 宋·宋居卿题灵岩寺诗。

1.3 戊寅季春,唐绍尧游灵岩寺诗。

1.4 光绪戊子秋重阳前一日,吴兆熏游灵岩寺诗。

1.5 庚辰东狩岁十月望日,庐陵甘雨应溥父题灵岩寺诗。

1.6 宣和六年中秋,施五百罗汉记。宋齐古施,住持妙空上石。

1.7 庚戌季春御笔诗。

 

2.1 元致和元年八月望日,管装塑圣像施主花名。阴,释迦宗派图。

2.2 蛇儿年三月二十三日,大元国师法旨。113*73*18。上半为藏文,横书,自左向右,12列,为无头字体。下半为汉字,自右向左,25行,行14

2.3 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圣旨。169*81*20

2.4 隆庆,题诗。

2.5 万历八年三月,进香祈福保安碑记。额,临邑县斋僧记。

2.6 嘉靖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信士题名。

 

3.1 明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十方灵岩禅寺田园记。额,灵岩寺田园记。阴,明昌五年上奏断定田园记碑阴界至图本。156.3*97.4*25.5。赵沨书,党怀英篆额。

3.2 熙宁三年八月,敕赐十方灵岩寺碑。敕牒。298*l20,圆首。碑阳刻文21行,满行70字,凡1106字。碑阴:官员僧众。碑侧:熙宁八年闰月十日,裴士杰沿檄过山下因遂一游。』宣和改元四月六日恭礼观音,赵用之行道护题。』宣和改元四月初十日恭礼观音,兼登证明。张端子正记。』

3.3 兔儿年八月二十八日、羊儿年二月十三日,两道圣旨。170.8*88.5*27.8

3.4 万历改元正月十三日,徐中行书,游灵岩寺二首。

 

4.1 万历二十七年,敕谕灵岩寺住持及僧众人等圣旨。103.1*86.2*29

4.2 十二年四月朔日,裴绅书,游灵岩寺诗三首。

4.3 阜昌二年四月初七日给,□建常住地界公据。126*66*15

4.4 政和元年孟秋月十八日,净照和尚诫小师碑。

4.5 弘治己酉十二月望日,游灵岩诗。章忱书,住持妙恭立石。

4.6 唐绍尧诗碑。

4.7 至正丙申春三月,游灵岩寺诗碑。

4.8 正统壬戌夏四月朔旦,萧启斯题,前半截残,后半截:岱宗方山埜释昂和尚牧牛图。

4.9 正德四年五月,游灵岩寺诗二首。李逊学稿,住持悟悦立石。

4.10 嘉靖甲午二月望日,王驻书,登灵岩寺诗。

4.11 经幢。

4.12 嘉靖十八年十一月廿五日,李复初书,游灵岩寺感怀诗。

4.13 庆历七年五月十三日,三宝诗并序。安鸿渐作。

4.14 嘉靖辛丑夏四月望日,游灵岩寺诗。

4.15 泰定二年己丑月辛卯日,运公首座长生供记。

4.16 道岩书,八苦。残。

4.17 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张鹏书“虎”。

4.18 嘉靖五年春仲月望日,林公墓志。

 

(注:红色字体为法律碑刻)

 

 

未完待续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