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声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 > 雏凤清声 > 学生习作 > 正文

联联珍珠贯长丝——从盛京皇宫旧藏朝珠看中国古代冠服制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10 阅读数:

联联珍珠贯长丝

——从盛京皇宫旧藏朝珠看中国古代冠服制度

 法律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孙烁


珠出北国:藏品概说与数目疑惑

本文所述朝珠,系清代皇家佩饰,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

朝珠是清代特有的佩饰,是清代冠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朝珠用材考究,制作精良,富有民族特色,不仅是佩挂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广受喜爱的艺术珍品。举一例以明之: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有宋拓《淳化阁帖》几卷,价值连城,有日本藏家出1100万美元求购而不得。当北京故宫联系他表示希望回购《帖》时,安氏提出:愿故宫选几盘朝珠来换,哪怕朝珠的经济价值比《帖》低些也不打紧。[1]清代朝珠的声誉可见一斑。

沈阳故宫藏东珠朝珠

 

光绪大清会典图载皇帝朝珠图        皇朝礼器图式载皇帝朝珠图

这盘朝珠是盛京皇宫旧藏,由一百多颗东珠串成。东珠是东北出产的野生淡水珍珠,大小倍于凡珠,色泽温润奇美,宋代就已经受到皇室青睐。这盘朝珠所用东珠大小几乎均等,更是罕见。珠上另有青金石珠四颗,称为分珠,俗称佛头,将东珠分为四组,每颗佛头两侧各缀粉色碧玺珠一颗。佩挂时在颈后之一颗佛头,上缀青金石佛头塔一个,以明黄绦连结猫眼石一颗,称背云,以其佩挂时悬于背后,故名。背云下亦有明黄绦,连结红宝石一颗,以为尾部,称坠角。带塔佛头两侧有红珊瑚小珠三串,称记念[2]一侧一串,另一侧两串,每串记念缀红珊瑚小珠十颗,尾端又各缀红宝石坠角一个。依据清朝制度,东珠朝珠惟有皇帝和三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有权佩挂,其他人等,哪怕贵如皇子、公主也不能染指,只许别取珊瑚、蜜珀等物。[3]据此,这盘朝珠当系帝后所用,意义非凡。

          玄炫半身像图轴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盘朝珠的形制似乎不甚符合清代定制。清制,皇帝佩挂东珠朝珠由108颗珠子串成,佛头、记念、背云、大小杂饰无明确限制。[4]东珠每27颗为一组,以佛头分开。[5]三后佩挂东珠朝珠所用珠数则未明确说明。这盘沈阳故宫藏朝珠所使用的东珠竟有108颗,且这些东珠被四佛头分为30颗两组、29颗两组,每组包含的东珠数量不尽相同。目前这盘东珠朝珠的数目问题出在哪里,尚不能有明确的答案,而笔者的猜想是,可能发生了以下三种情况:

一,朝珠的原貌符合定制,但后来修补时打乱了数目安排。

二,朝珠是出于某种原因特别制作,不受定制拘束。

三,朝珠制作年代较早,定制尚未完善。

 

一代新制:朝珠制度与尊卑等差

朝珠源于念珠,为前代所无。朝珠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珠、绦、佛头、背云、记念、坠角等,前已尽述。佩挂时,佩挂者将朝珠挂于项上,背云垂于背后。从佩挂者视角,若为男子,则记念左二右一;女子反是。若佩挂者是女子,则除却项上朝珠之外,可能还要左右斜挎朝珠各一盘。

清制,惟有皇帝和三后有权佩挂东珠朝珠,皇帝、三后朝珠均用明黄绦。三后除项上佩挂东珠朝珠一盘之外,还左右斜挎珊瑚朝珠各一盘。后宫嫔妃中,皇贵妃、贵妃、妃佩挂蜜珀朝珠一盘、珊瑚朝珠两盘,用明黄色绦;嫔佩挂珊瑚朝珠一盘和蜜珀朝珠两盘,用金黄色绦。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佩挂朝珠随其所好,独严禁使用东珠,也不许采用明黄绦。贝勒、贝子、镇国公等,则因为其级别更次,只能用石青绦。民公(注:对非宗室封公爵者之称呼)朝珠用石青绦,材质可在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蜜珀等范围内选择。侯以下非宗室封爵者、五品以上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以及京堂、翰詹、科道、侍卫,以及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所属官,以及坛庙执事、殿廷侍仪,可以比照民公佩挂朝珠。除此之外,一般中下级官员和平民百姓不得使用朝珠。朝珠成为判断佩挂者身份地位的重要视觉标识。现存清代皇帝朝服像(不含宣统)中,大部分帝后均依礼佩挂朝珠。

有意思的是,朝珠的佩挂,可能是炫富的途径,但对那些手头不甚宽裕的人而言,可能就成了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现存的朝珠实物中,有毕沅墓出土的缅甸翡翠朝珠,也有材质上看起来比较简陋的瓷质朝珠。这些朝珠在外形上看不出明显区别,但材质的差异则暗示了佩挂者的不同经济状况。同时这似乎也暗示:佩挂朝珠不是一种可以放弃的权利,即使经济上不允许按照名贵材料置备朝珠,至少在表面上准备一串能看的珠子,则是不好逃避的义务。

        孝庄文皇后全身像图轴

法意厚重:正名定分与天人对话

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为规范,被广泛认为具有现代视野中的品格。正所谓礼者为异,等级差序是礼的价值取向和重要特征。冠服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辨别尊卑、彰显名分的重要作用,它维系着礼制的稳定与尊严。符合礼制的冠服佩饰是礼制精神的外化,因其形制、纹样、色彩的不同,成为等级秩序的直观视觉表征。这一点对一般人来说最好懂的例子莫过于黄袍加身”——明黄色是皇家的专利。除了尊卑差别之外,同一主体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冠服,也是冠服制度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司服》说王的服饰,仅吉服一类,就因祭昊天上帝、五帝、先王、山川、社稷等场合之不同,而有数种相应的冠冕礼服。

展厅一景

历代王朝莫不努力建立完备的冠服制度。满族累世受中原王朝羁縻,不数年而入主中原、推行满饰,使得中国冠服制度发生一次重大变革。但变革的过程中,冠服佩饰明贵贱、别尊卑的意义并未受到丝毫贬损,反而工艺更加精进,内容更加丰富,差序设计也更加繁复严密。朝珠就是清代冠服制度有异于前代的重要新生元素之一。朝珠制度根据佩挂者的身份等级和朝珠适用场合,设计了严密有序的尊卑体系,在佩挂主体、朝珠取材、丝绦用色、佩挂方式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差序理念。朝珠与冠帽、服装等相配合,使人一望而知来者的身份。这是对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中国古代深受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法制文化亦然。朝珠的设计和使用,充实了沟通天人的礼节仪式,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天人关系和天人对话的浓厚兴趣。通说认为,朝珠用108珠子,象征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珠分四组,佛头四颗,象征一年四季;三串记念各有十颗小珠,象征一月的上、中、下三旬;珠子循环一圈,背云垂于背后,象征一元复始。[6]如此,则一盘朝珠恰好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这似乎也暗示了统治集团对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再有,皇帝在不同场合也会佩挂不同色泽、材质的朝珠。具体而言,皇帝祀天用青金石珠,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红珊瑚珠,夕月用绿松石珠。[7]不同色泽和材质,与所祭神明相对应,加重了祭祀仪式的神秘色彩和仪式感,也暗示皇帝和上天之间的关联纽带。



[1] “镇馆之宝——丛帖始祖回归记”, http://tv.cctv.com/2016/07/20/VIDEfBgRr5CKRyKF3PvZQze3160720.shtml,央视网,20181030日最后访问

[2] 见《清朝文献通考·王礼十七》、《清史稿·舆服志二》。今人每每写作“纪念”,非

[3] 见《清史稿·舆服志二》

[4] 同上

[5] 见《皇朝礼器图式》卷四“皇帝朝珠图”

[6] 见童燕、连仲:“念珠与朝珠”,《紫禁城》1981年第3期,第22

[7] 见《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