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唐宋诗人的创作灵感,不少来自这个时期
法制文物,是古代法律制度的见证和记录。中国古代有过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就会留下什么样的法制文物。从物的角度追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生成演变,既形象生动,也充盈着新知、新趣。
当我们亲临新发现的考古遗址或置身国宝荟萃的博物馆,环顾琳琅玉器、庄严礼器、凌厉兵器,不禁会思考它们与法制的关联,同时也会追问,“礼源于祭祀,刑始于兵”的中国古代法制起源路径能够通过文物展现吗?中华法系的“德主刑辅”“礼刑合一”等特色,是否会物化为器物?中国厚重的古代文化遗存遗物,到底能揭示怎样的法制演变格局?
南朝
本期为第十八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出自南朝(包括刘宋、萧齐、萧梁、陈四个政权)的两件文物:晋恭帝墓石碣、《爨龙颜碑》。南朝是唐宋诗人最爱描写的时期之一,其社会安定但发展不足的特点,从文物中或许也可看出一二。
壹、南朝·晋恭帝墓石碣
【出现时间】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
【出土&展陈】1960年出土于江苏南京玄武区太平门东侧富贵山南麓,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文物介绍】石碣出土时有字一面朝北,距离明城墙15米处,距地面约1米。碣长125厘米,宽30厘米,厚30厘米。上刻26字为:
宋永初二年太岁辛酉
十一月乙巳朔七日辛
亥晋恭皇帝之玄宫
东晋(317-420)自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以来,共历11任皇帝,志文中的“晋恭皇帝”是东晋王朝的末代皇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419年),在东晋大将刘裕主导下,司马德文被立为新帝。420年6月,在位仅两年的晋恭帝将皇位禅让给刘裕,东晋至此结束。
富贵山南麓是东晋皇家陵园所在地,康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及恭帝共五位东晋皇帝曾安葬于此。此处陵寝都具有平葬不起坟的特点。1964年,在该石碣西侧400米处发现东晋帝陵级墓葬,或被认为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冲平陵”。但由于石碣距该墓较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休平陵”,并推测“冲平陵”已毁于明初城墙建设。
贰、南朝·《爨龙颜碑》
【出现时间】南朝宋太明二年(公元458年)
【地理位置】碑存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村(原贞元堡)斗阁寺大殿。
【文物介绍】
《爨龙颜碑》通高338厘米,宽146厘米,厚25厘米。碑主体为长方形,碑首呈半圆状,颈部有穿。碑额左右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等形象,穿孔左右各有日、月形浮雕,日中刻三足金乌,月中刻蟾蜍。碑座逸失。此碑虽立于南北朝时期,但碑制却保持着汉制遗韵。
碑额题“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6行24字。碑阳24行,满行45字。前6行追溯爨氏一族之起源及其父祖事迹;7-15行记叙碑主生平,特别突出了爨龙颜对稳定滇南的贡献;16-18行为颂词;最后6行记录撰文、刻石、立碑等责任者。碑阴刻题名3列,上列15行,中列17行,下列16行。
碑主爨龙颜(386-446),字仕德,卒年61岁。414年任晋宁太守时,碑文称其“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德,士咏其风”,一派繁盛景象。数年之后,爨龙颜统辖的南中更是“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爨龙颜碑》见载于元代大德年间的《云南志略》。志文称:
今陆凉州有爨府君碑,载爨氏出楚令尹子文之后,受姓班氏。西汉末,食河南邑,因以为氏,为镇蛮校尉宁州刺史。晋成帝以爨深为兴古太守,自后爨瓒、爨震相继不绝。唐开元初,以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理石城郡,即今曲靖也。爨人之名原此。
清道光年间,时任云贵总督的阮元访得此碑后,命知州张浩建亭保护,刻跋于原石左侧: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其永保护之。总督阮元。
阮元之子阮福所撰《滇南古今石录》将此碑列为第一,并详录碑文与跋文。
《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并称为“大小二爨”。 二碑于1961年均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评《爨宝子碑》称:“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评《爨龙颜碑》称:“《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广艺舟双楫》)
南北朝法制:开隋唐之盛世
南北朝上承汉魏、下启隋唐,其法律文化与后来隋唐的繁荣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历经五胡十六国的战乱,北魏拓跋氏总结了以汉族文化治国的主政思想,摈弃了“言语约束,刻契记事,无囹圄考讯之法,诸犯罪者,皆临时决遣”的落后制度,延续两晋时期“纳礼入法”的律法思想,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北魏律》。
此后,北齐更是诞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北齐律》。特别是其中的“重罪十条”等重要制度,被隋唐时期的《开皇律》《唐律疏议》等所继承和发展,并对中国后来的法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学者程树德评价:“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
(本文首发于“无讼研究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