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专题

战国秦虎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13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丨二月十三日 · 威武 · 战国秦虎符



     战国秦虎符   


1.杜虎符
战国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9.5厘米,高4.4厘米。虎作站立状,昂首卷尾,身形健硕。虎符为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分为两半,右半留京师,左半发给驻外军队。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与左半合符。此为左半符,上有错金小篆铭文 40 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指杜县,置于秦武公十一年(前 687 年)。从右在君而非右在王可推测虎符铸造时间在秦惠文王称君时 ( 338 ~前 325 ),持符者为秦国杜县军事首领。

2.辟大夫虎符
战国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8.1厘米,宽3.9厘米。符作卧虎状,昂首卷尾,倾耳瞪目,呈警觉状。虎身表面刻铭文10字,大意为填丘娄弁颁发的嬖大夫使用的信节。春秋时已有嬖大夫官职,地位相当于下大夫,负责军中建旗、击鼓类事宜。的同音假借字。此铭文中的嬖大夫可能是娄弁的官员。

3·“王命传遽铜虎节
战国楚,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2.4厘米,高7 厘米,厚0.5 厘米。青铜质薄片,两面无榫卯。虎目圆睁,虎首、身、尾刻有纹路。虎腹一侧有王命,传遽四字铭文。本义是送信的快车或快马,铭文意为持虎节者以王命传遽者发车马、供饮食,内容与战国晚期楚国邮驿事务有关。

4.阳陵虎符
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8.9厘米,高3.4厘米,宽2.1厘米。符身呈卧虎状,虎头前伸,竖耳,尾上卷作钩形。虎可中分为二,左、右颈背处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意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处,左半存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前往,验合生效。

5.东郡虎符
秦,陕西周至县文物管理所藏
9.5厘米,高4.3厘米。符身呈卧虎状,可中分为二,左、右颈背处各有两行 12 字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左才(在)皇帝,右杜(在)东郡。意为此符左半存皇帝处,右半存驻扎东郡的统兵将领处,验合方可调动军队。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