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秦虎符
1.“堂阳侯”虎符
西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符长7.9厘米,宽2.1厘米,高2.7厘米。虎作伏卧状,平头翘尾。符左右两半皆存。左右有相同的错银篆书铭文,背部有“与堂阳侯为”5字,肋部“虎符第一”四字。堂阳侯国是西汉时期的诸侯国,国都在今河北新河。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封功臣孙赤为堂阳侯。此符当是汉高祖颁给堂阳侯孙赤的兵符。
2. “王命命车徒”铜虎节
西汉,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1983年出土于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高11.6 厘米,长19 厘米。虎昂首,张口露齿,弓腰卷尾,呈跃起姿势。铜虎身黑色,以错金形式饰斑纹,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徒”5字,当为南越王赵眛(史书称赵胡,前137-前122年在位)调动车兵的令符。
3.虎符石匮
新莽,青海省博物馆藏
石柜上为石盖,雕有俯卧状石虎,昂首卷尾,伏于基座上。下为石匮。“匮”同“柜”,用于置放兵符。基座及石匮正面从右至左刻有3行22个篆字:“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始建国元年为公元9年。西海郡置于元始四年(4年),此前已设有东海、南海、北海三郡,王莽向平帝上奏建议置西海郡,以示 “四海归一”。虎符石匮为当时驻守西海郡的将军所有。
4.武昌王虎符
三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符为判合之器,是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多以青铜铸造。221年,吴国孙权在与刘备争夺荆州取胜后,把都城迁到当时的鄂县,并改名武昌,取“因武而昌”之意。
5.东平虎符
西晋,东平县博物馆藏
1964年出土于山东东平国故城,长6.5厘米,高4.5厘米,宽2.5厘米。虎呈伏卧状,昂首露齿,尾下垂,斑纹清晰,造型精美。虎背和前胸刻有错银铭文。虎符的主人应是西晋东平王司马楙(?―311年)。
6.“河内太守”虎符
北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河内太守”符左右两半俱全。虎前胸左右各刻“河内太守”铭文,腹下分刻“铜虎符左”和“铜虎符右”铭文,背铭“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第三”(另一铭“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第五”)。文字中剖为二,只有“合符”才能通读,此也为“符合”的词源。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