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资讯

“润土泽民:水利与法制碑刻拓片展”开幕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7 阅读数:

 

厚德载物,润土泽民,由中国政法大学与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晋祠公园、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的“润土泽民:水利与法制碑刻拓片展”于2019年11月16日上午在山西太原赵梅生美术馆拉开帷幕。

 

赵梅生美术馆建在晋祠公园内。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建,以园林古建精美闻名于世。此外,在晋祠中也不乏法律碑刻的存在,只因它们隐藏于主殿圣母殿两侧,往往为游客所忽视。其中,明清时刻立的“水利公文”“水例碑记”“水利禁令”“春秋水例”等碑石,与本次展览主题“水利与法制碑刻”高度契合,这也是将展览地点定于晋祠公园的重要原因。

 

为筹备此次展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师生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校党委宣传部等部门全力支持配合。布展是展览的关键阶段。11月14日晚,由古籍所李雪梅教授带领的布展小分队携展品先期抵达。

 

15日的布展工作紧张而有序。看似简单的布展,其实程序繁琐。尤其是背景板粘贴较为耗时,时间紧迫,大家压力骤增。即便如此,布展师生与展览设计师、施工方一同作战,默契配合,并以近似苛刻的要求确保每一件展品的陈列摆放恰到好处。待布展工作全部完成时,窗外月明寂静。一切就绪,静待明日的到来。

布展工作结束时已是晚上十点

 

开幕式定在16日上午10点开始。早晨8点半,开展前的学术活动已在展馆的学术报告厅悄然进行。学生代表杨小颖、刘伟杰分别以“水利碑刻的‘用’——围绕嘉靖二十八年晋祠《水利公文碑》展开讨论”和“水利与法制碑刻拓片展之水利图碑”为主题,对展品背景及相关知识进行分享、普及。

上午10点,“润土泽民——水利与法制碑刻拓片展”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李雪梅教授指出,与帝王御笔、名人墨迹相比,反映古代法制状貌的水利规章碑、讼案碑等几乎不为人所重,但其中所蕴含的权利意识、制度因素,却值得深思、借鉴,此次展览也意在唤醒人们对这类“无闻”史料的关注。此次拓片展以水利与古代法律碑刻为专题,通过对古代社会用水制度的构建,反映出当时规则社会的建立过程,对当今法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在本次展出40余件拓片中,既有以南宋《山河堰落成记碑》、明代《黄河图说》等为代表的水利兴修工程记事碑、图碑,也有大量涉及水利秩序的构建的讼案碑、渠规碑、示禁碑等。

南宋 · 山河堰落成记

· 建霍渠分水铁栅图(碑阴)
金代《都总管镇国定两县水碑》、明代《察院定北霍渠水利碑记》以及清代《建霍渠分水铁栅详》记载了洪洞、赵城二县围绕霍泉用水权益而产生的讼案纷争,最终都以官府遵循“三七分水”之旧章判决收尾;清代《鼓水全图》《州主沈公屡次断案碑记》、民国《定案甘结》《上河讼后立案及堂判》以新绛县三泉镇几村用水规则的落实为主题,通过水利讼案的判决程序,构建地方用水秩序。


李雪梅教授同时强调,本次展览从筹备到展出,一个突出的特色和亮点是学生的主导性和参与性。展品中,有半数为师生亲手摹刻,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已在学校中得到传承。展柜中本科生探讨法律碑刻的55篇习作,均是选取一通或一类法律碑刻进行精细解读,“有图有真相”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的每一篇作业,都不愧为一件“艺术品”。



在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与太原市晋祠公园共同签署了“中国政法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 双方未来将就弘扬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多的合作。



本次展览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碑刻研究学术普及化的一次尝试。以科研反哺教学,将学术研究服务于社会,一直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努力的目标。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