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日历丨七月五日 · 汉 ·《张禹碑》

汉 ·《张禹碑》
【时间】东汉永初七年(113年)
【评述】
1993年出土于河南偃师高龙镇火神凹村一西晋墓中,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
《张禹碑》因被用作墓门,其顶部被打成圆弧状。碑残高120厘米,宽72厘米,厚6厘米。石表面粗糙。正面刻隶书16行,满行25字,碑侧和碑阴无字。碑左、右上角及末行字残,现存的331字清晰可读。
碑主张禹(38-113年),字伯达,赵国襄地人。史载张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东汉永平八年(65),张禹被举为孝廉。建初年间任扬州刺史时,张禹“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后汉书·张禹传》)。张禹在元和二年(85)任兖州刺吏,第二年升为下邳国相;延平元年(106)升为太傅,位在三公(太尉、司空、司徒)之上;永初元年(107)被封为安乡侯,食邑1200户;永初七年(113)病逝于家中,安帝赐其陪葬皇陵,故碑文中有“在陵之滨”的语句。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