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日历丨七月六日 · 汉 · 子游残石、正直残石、刘君残碑等
东汉子游残石及拓片
东汉正直残石及拓片

刘君残碑拓片
汉 · 子游残石、正直残石、刘君残碑等
【时间】东汉(25-220)
【评述】
清嘉庆三年(1798)出土于河南安阳丰乐镇西门豹祠,后移至安阳孔庙等地,现藏中国文字博物馆。
《子游残石》长56厘米,宽45厘米,厚17厘米,隶书。存78字,因首行有“允字子游”等字,故名。此为碑石的下截。同碑的上截残石首行有“贤良方正”等,1913年出土于河南安阳,现藏天津博物馆,存93字。石约刻于汉元初二年(115年),碑文记子游先世为营郡太守,及邺县乡绅为子游颂德立碑等事,对研究东汉安帝时期的举贤良等史实有参证价值。
《正直残石》呈不规则形,长63厘米,宽57厘米,厚20厘米。该碑在清康熙年间被毁为柱石,故中央有一个直径约为33厘米的穿孔。残碑存文8行,47字,其中13个字残缺。碑石字体与《子游残碑》略有不同,呈现楷化的迹象,学者称之为“隶楷”或“新隶体”。
《刘君残碑》亦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发现于安阳县丰乐镇西门豹祠内。发现时,碑作为建筑构件置于祠大门两边,供插入门枢。两块残石均有穿孔,一尺见方,厚约10厘米。其中一石存文6行,共20字;另一石存5行,共27字,刻石时间约在光和四年(181年),书体风格与《熹平残石》近似。石发现后先存于安阳孔庙,后几经辗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嘉庆三年在安阳县西门豹祠外田野中还发现一块汉代残碑名《元孙残碑》,今已佚失。碑文中的“大兄元孙早终”等字约略可反映碑文主旨。
上述四块残碑均为汉代遗物,但书法各有千秋,被金石、书法家所宝爱。由于它们都发现于西门豹祠附近,常被称为“豹祠四残碑”,或称为“安阳汉四残石”。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