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专题

五代 ·《慧炬寺常驻山裕土田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08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丨一月八日 · 五代 ·《慧炬寺常驻山裕土田记》


 

 

 

【时间】后唐同光二年(923)仲秋三十日立

【评述】原在河北曲阳县灵山镇南沟村慧炬寺址,2003年移北岳庙西碑廊。

碑圆首,高120厘米,宽80厘米,厚30厘米。额篆“
重修慧炬□寺常驻山裕土田记”。碑文楷书,21行,行24字,风化严重。记叙了慧炬寺拥有的土地及具体使用情况。碑文载慧炬寺常住山峪土田开垦于天祐元年(904),其中的“塔下泉地”开垦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贞明二年(916年)又“开刬荒基”,直至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立碑明确慧炬寺常住山地的四至范围和田地数量及位置。碑文同时记载了慧炬寺与道教土石光的两次土地争讼之事,反映了五代时期河北地区寺院经济的真实情况。慧炬寺建于唐代。清光绪《曲阳县志》载:“慧炬寺俗名柏林院,在县北慧炬村,唐贞元间僧智力始建,内有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奏请于朝,赐名慧炬……旧有古柏五十余株,明末已伐尽矣。

智力禅师(689-774)为李唐皇室近亲,晚年在恒山之南修建寺院,“
创五间佛殿,列三世尊容。粉泽尽土木之奇,彩塑极丹青之兆。载葺堂宇,为演法之场”。大历九年(774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为申寺额,敕曰慧炬。仍度僧一十人,扫洒守护。”(《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智力卒后,其门徒在慧炬寺“续扬大业”。碑文详细内容可参见孙继民《佛道田地争讼的案例——五代后唐曲阳县<慧炬寺常驻山裕土田记>试析》一文。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