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资讯

语音导览丨“法度与气象:在碑刻中遇见盛唐”展品简介(九)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03 阅读数:

语音导览丨“法度与气象:在碑刻中遇见盛唐”展品简介(九)



《汾阳王置寺表》

《汾阳王置寺表》语音讲解


《汾阳王置寺表》立于唐大中十二年(858)2004年出土于河南陕县空相寺,现存寺中。碑高120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额篆汾阳王置寺表。碑文26行,满行44字,载两组公文和祖师塔院记。其中第一组公文为大历七年(772)十一月廿五日郭子仪奏表、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敕牒,及大历八年(773)正月四日牒寺牒。第二组公文由大历八年(773)四月三日郭子仪谢表和代宗批答组成。据记文可知,摹刻于石的两组公文并非原件,而是藏于塔室内的公文录白副件。撰文者为郭子仪重孙郭拱,立碑时间为大中十二年(858)九月,相距公文形成已过去了85年。碑另面刻大历八年(773)《敕赐空相寺常住地土记》,记空相寺四至产业,与碑阳公文时间接近。


《请修孔庙状及准奏牒》

《请修孔庙状及准奏牒》语音讲解


唐咸通十一年(870)三月十日建,原在山东曲阜市孔庙同文门,现存汉魏碑刻陈列馆西屋。碑高146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额题新修庙记。碑文27行,满行44字,共约900字。前13行为贾防撰新修曲阜县文宣王庙记,记孔子第39代孙、郓曹濮等州观察史孔温裕维修孔庙的事迹。第14-26行为孔温裕"请修孔庙奏状及咸通十年(869)九月廿八日中书门下的准奏敕牒。第27行记建碑时间为咸通十一年(870)三月十日。碑两侧有后世刻题记2条。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语音讲解


《唐蕃会盟碑》通高560厘米,宽52厘米。碑正面左侧刻藏文横书77行,右侧刻汉文6行,行84字,碑文记载举行盟誓的缘由、过程及盟约主旨。碑背面为藏文盟辞,主要追述吐蕃自身的历史,同时阐述蕃唐间的友好关系。碑两侧刻参与立盟的唐朝官员和吐蕃官员的职衔与姓名,均汉藏文并列。


自吐蕃松赞干布、赤德祖赞先后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联姻后,吐蕃赞普对唐朝皇帝多以外甥自居。碑文中吐蕃赞普可黎可足自称为甥,称唐穆宗为舅,故此碑也称甥舅和盟碑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穆宗李恒登基后,吐蕃赞普先后两次派使臣向唐皇帝表示祝贺,随后又派使节到长安请盟,唐穆宗表示赞同。是年九月,穆宗命宰相及大臣共17人,与吐蕃使团会盟于长安西郊,谈判基本成功。随后,又派大理卿刘元鼎为会盟专使,随吐蕃使臣入藏,于次年(822年)五月在拉萨设坛换约。长庆三年(823) 以汉藏两种文字将盟文刻石立碑。当时碑石并立于拉萨和长安,如今仅存拉萨大昭寺前的碑石。


《格子碑》

《格子碑》语音讲解


《格子碑》于1992年在云南丽江玉龙县石鼓镇格子村出土,现藏于丽江市博物馆。碑高158厘米,宽76厘米,厚12厘米。圆弧形碑额,碑额、碑身图案丰富。


碑额主体部分,中间为头戴冠、上身赤裸、下着条纹裙的祭司形象,其两手上举,似正在做法事,或与苯教信仰有关。祭司左、右侧图案表现的应该是月亮和太阳,内容当与超度墓主亡灵有关,故此石应为墓碑,立于墓主去世之时。


碑身分三部分。上部由5行藏文和一组8人图案组成。藏文在上,约 60 字,记载墓主因功获赐大金子(告身)之事,时间约为8世纪。藏文下面的人物形象有主从尊卑之别,当是表现祭拜场景。碑身中部刻动物和人物图案,分上下层,内容或与送魂护灵有关。碑身最下部刻二龙戏珠图。通常二龙戏珠多刻于碑额或显要位置,此置于墓碑下端,较罕见。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语音讲解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原立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小寺村神宝寺,1965年移至泰山岱庙炳灵门内,l983年移置岱庙碑廊。碑高256厘米,宽l28厘米,碑身上部有断裂拼接痕。碑圆首,额篆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39字。碑身刻文35行,记载重修神宝寺的经历。碑左侧刻《佛说蜜多心经》,行书7行,满行49字,无书者姓名,传为唐代李邕书。


神宝寺原名静默寺,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隋末寺院荒废,至唐代,当地王姓豪族加以复兴。开元二十四年(736)重修后的神宝寺,堂宇宏壮,众宝庄严。清代《灵岩志》有先建方山之阴神宝寺,后建方山之阳灵岩寺的记载。随着灵岩寺的影响不断扩大,神宝寺黯然失色,演变为大灵岩寺的下院,当地人多称其为小寺


《大秦景教石经幢》

《大秦景教石经幢》语音讲解


经幢为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底部残损,残高为59-81厘米。幢身上部刻有两组以莲花十字架为中心的四尊天神图像。主体部分刻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和《经幢记》。《经幢记》成于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经幢于200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现藏于洛阳博物馆。记文显示,此幢系为安国安氏太夫人刻立。在安国夫人逝世十几年后,其子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迁葬大礼。主持并参与迁葬之事的为景教神职人员。


经幢本是佛教石刻的一种,系仿照佛塔形式做成多角形石柱,上面多刊刻佛教经咒等,主要置于寺庙中或墓葬旁。此经幢上的天神像与佛教造像中的飞天相仿,说明当时诸多宗教之间存在着相互融会的现象。


《王琳墓志》

《王琳墓志》语音讲解


《王琳墓志》高90厘米,宽90.5厘米,三侧刻缠枝花纹,下侧刻云纹及开元廿九年记数字。志文32行,每行32字,有浅界格,首题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撰文者为王琳之夫徐峤,书丹者为颜真卿。此志书于开元廿九年(741年),字体遒劲端雅。是年颜真卿33岁,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颜真卿书法碑刻作品,较《多宝塔碑》早11年。《王琳墓志》2003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龙门镇张沟村,与《徐峤墓志》同时出土。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