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9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研究员为大家奉献了主题为《清代北京契约文书——概况与研究》的讲座。刘老师指出要了解契约文书的概况,首先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有800多年,是消费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而清代北京城又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若干特点,除地域特色、文化特色鲜明外,商业也空前繁荣。刘老师从新清史切入,强调清史本土化研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北京契约文书的收藏和整理情况,是大家颇感兴趣的主题,刘老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的契约收藏情况,及已出版的资料汇编如《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首都博物馆藏清代契约文书》、《北京商业契书集》等做了精当说明。
“旗契”是刘老师的讲授重点。北京契书的种类有两种划分标准,一是按旗民分,一是按性质分。旗人契书简称“旗契”,其形制有别于“民契”,在文字上分为单一满文、满汉合璧、单一汉文三种形式。民契只用汉文,规格则沿用明制,在白契或官颁契格纸(契稿)上钤盖大兴或宛平县印,后粘顺天府印制契尾,也有一些不粘契尾。旗契与民契在形制上的区别,既是旗民分治制度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清朝廷防止民人染指旗产的重要措施。
如果按性质分,清代北京契书主要有典、老典、改典为买、卖、分卖、活卖、绝卖、纳税、补税、添修、借约、租赁、合股经营等类,以及分家单、赠予契、粪道契、水道契。刘老师还借助康熙《万寿盛典图》中描绘的商铺进行图像史研究,借以印证与契约内容相关的史迹。
最后,刘老师对主讲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道:契书是一种颇具价值的史料,既有益于弥补他项史料缺失,也便于考察特定历史现象在时空上的演变。契书反映的只是具体个案,这既是其价值所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要深入研究特定历史现象,需要将契书与其他相关史料彼此参证。对青年学者而言,利用契书的前提,一是要设定合理的角度,二是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下午2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阿风研究员为大家讲授《从“立案”到“刷卷”——明代县用文书行移体式》。讲座内容涉及明代的中央与地方官制、明代的县衙与县职官、明代县级文书的分类与特点等。
阿风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明代中央和地方官制的特点,说明了监察官员对于明代政治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明代县级职官的特点,分析了秩官(知县、县丞、主簿、典史)与教官(教谕、训导)的职责与分工。然后以明代坊刻的律学书籍《刑台法律》附录的《行移体式》为中心,参照《洪武礼制》、《大明律》、《吏文辑览》以及《中国明朝档案》、徽州文书等史料,全面考察了明代县级文书的行移体式。他指出,与《洪武礼制》不同,《邢台法律》所引的《行移体式》,以细节性解释见长。阿风老师在分析《邢台法律》中的“立案式”、“关文式”、“故牒式”、“照会式”、“各房付式”、“帖式”、“牌式”、“刷卷式”等文书体式的同时,还引述文书实例进行互证。阿风老师对于“关”、“牒”、“照会”等关键词及文书特色作了详尽讲解,指出很多文书类型除了用于上行、下行、平行的官府文书往来外,还用于衙署内部的文书行移,这一点尤其需要关注。他同时也梳理了“牌”的历史演变过程,并探讨了特殊的行移文书——手本的不同形式与功用。
最后,阿风老师就中日学界使用的“移动文书”和“非移动文书”等概念、内涵和功用等作了介绍。
晚间6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邱源媛研究员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桂涛讲师主持文书练习。邱老师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清代旗人户口册述略》。有清一代,自努尔哈赤入关之前便开始编纂旗人户籍册。普通八旗户籍册编纂终结于1910年,而皇室户籍册编纂则持续至1922年。清代旗人户口册主要保存在辽宁省档案馆藏(《盛京内务府户口册》共有3600册)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谱牒档案》共计档案数万册,与人口信息相关的户口册档案超过1万册),随后又介绍了人丁册、承袭册、三代册、俸银俸米册、宗室觉罗册不同种类的旗人户口册之内容。
桂涛讲师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淡新档案》。“淡新档案”是清代中后期台湾淡水厅以及后来的台北府、新竹县的官府档案,整理较早,研究最为深入。桂涛老师以光绪八年新竹县“命盗重情应行解省要犯一体附搭官轮”的卷宗为中心,讲解了其中收录的札文、札稿的样式与特征。
8点,本次研修营的闭幕仪式正式开始。仪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赵晶副教授主持。首先由阿风研究员致闭幕词。阿风老师强调,文书的跨代研究有一定难度,对文书的历时性思考颇具意义,同时对营员的坚持精神表示敬意,希望诸位学员再接再厉,努力攀登学业高峰。其次,由李雪梅教授发言。李老师希望大家通过本次研修营的学习,了解各位老师的研究方法,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做好自己未来几年的学术发展规划,并期望大家在短暂数日中结下的营友情、师生情,维系于心,经久不散。
接着由李雪梅教授、阿风研究所员、邱源媛研究员、桂涛讲师为各位营员颁发结业证书。在合影留念之后,第二届中国古文书学研修营的课堂学习部分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