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
出土文献与经学、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参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8-11-20


撰文/项泽仁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

2017级硕士研究生

2018113-4日,由华东师大中文系黄人二先生发起、华东师大研究生院主办、中文系承办的出土文献与经学、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在上海沪华国际大酒店如期举行。3日上午830分,中文系书记王庆华先生致开幕词,对来自美国、日本、中国澳门、台湾及大陆各高校的与会学者及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期望中外学者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加强交流、提携后进。

3日上午安排国内外6位著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的彭林先生举例说明历代《仪礼》研究著作中存在的诸多谬误,以形象的动画演示了其最新的《仪礼》复原成果;澳门大学中文系邓国光先生认为《洪范》《吕刑》是经学义理形构的基本来源,正视《周书》叙述尧、舜、禹的王道实践内容,对理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一系儒门道统的“继天立极”关系至大;上海交通大学经学研究中心虞万里先生回顾了二十世纪学界对熹平石经的发现与发掘、经本之推定、校勘与研究、残石之汇聚与辨伪等研究成果;台湾大学中文系杨秀芳先生从语词孳生和文字繁衍的观点立论,说明帛书《周易》卦名“川”为坤卦原初卦名的可能性,怀疑“坤”字偏旁“申”为“田”字之误;日本山梨县立大学名和敏光先生讨论了《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对《阴阳五行》甲篇《堪舆》章上半截拼缀复原中存在拼错帛片、标错编号等问题,重新拼缀了有关残片并提供新的释文;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先生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回顾了在中国学习经学的历程,回顾了《古文尚书》的历史案件,提议废除“真赝”诠释框架,介绍新的“经传”诠释框架。

3日下午分两段讨论,每段36篇同时进行。4日上午3场同时进行,每场7篇。下午3场同时进行,每场5篇。共计72篇。论文集分上下册,上册收录学者论文,下册收录研究生论文。就研究材料而言,简牍材料占据主体地位,另有帛书、青铜器、石刻、甲骨、敦煌文书及传世文献;从时间上看,集中于先秦秦汉;就学科范围而言,既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传统学科,又有基于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的甲骨文识别等新兴研究领域;就方法而言,以考证、辨析为主要路径。以下仅就所闻略作概括,以飨读者。

918879006427093408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黄丽娟之《关于<清华(伍)·厚父><逸周书>的一些蠡测》一文藉由第一简残损部分拟测篇章原本的开篇方式,透过参校商代铭文及商书篇章、今文《尚书》及《逸周书》,得出《厚父》篇中的王应是周王的初步结论。该文对开篇方式及用词的研究与辨析古代公文文种颇有相似之处。厦门大学中文系张惟捷之《说宽柄形“爵”器“鹊/雀”形象的认定问题》认同李春桃《从斗形爵的称谓谈到三足爵的命名》一文所指出的伯公父勺类宽柄形酒器应即爵器的观点,进一步论证此类爵器后期增饰之禽鸟形,并非短尾鸟类“雀”,而应以长尾鸟类“鹊”为宜,传统基于爵与雀古音相同进而联系二者外形的观点,是后人已不明爵器原始形态所产生的误解。该文从图像史的角度出发,引用大量古器古物图片详细论证,是一篇以图辨史的典范之作,与本所开设“法制文物与图像研究”课程之初衷不谋而合:从图像中寻找文献的失语之处。

758237554415393067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王朔之《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所见县廷行政运作过程》一文以六件木牍为线索,从县廷如何获取政务资讯、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如何落实应对方案三个环节揭示东汉县廷的行政运作过程。由此可见来自本县地方社会的属吏是协助县长吏完成日常行政运作的重要力量,二者相互合作是东汉县廷行政运作的常态模式。该文从行政运作的角度切入,尝试窥测微观视域下的地方县廷行政运作状况。华东师大哲学系陈乔见之《“义”、“谊”、“宜”辨析》认为“宜”为“义”之本字,“宜”“俎”同源同义,与杀牲或杀俘祭祀有关。庞朴先生推断,“宜”之杀戮义由活该、罪有应得引申有合宜、适宜之义。儒者则以“义”代“宜”,消除了“宜”的血腥味,从而使得“义”变得美善起来。陈老师引用梁惠王以羊代牛之举(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指出庞朴先生的推断虽可解释“宜”字在杀有罪之人层面上的罪有应得之义,却无法解释杀动物之义,缘于无法对动物作出有罪无罪的判定。讨论环节,我对此点提出疑问:杀牛之目的是为行衅钟之礼,《论语·八佾》亦载:“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即杀牲行礼以合礼,杀俘祭祀亦同,由此引申为“合宜”、“适宜”之义。

拙作《吉神与凶神:早期大禹形象研究》从遂公盨与武梁祠描绘之大禹治水形象入手,援引睡虎地秦简日书与大禹婚姻有关简文,导入与常见形象不同的大禹凶神形象,这与传世文献的婚姻吉神形象恰恰相反。此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禹婚事是古人婚俗风尚中不分社会阶层地域、全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上海社科院张涛老师补充道,大禹婚后离家治水的传说代表的新人分离意象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南京师大潘晟老师认为,此种现象亦可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切忌以今推古。

图片1

   

图片2

4日下午420分举行闭幕式,华东师大中文系会务组研究生分别对三大会场的报告内容进行总结。华东师大中文系黄人二先生致闭幕词,黄先生对百忙之中赴沪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后进之辈寄予热切期望。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遂顺利闭幕。

313922120924434624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