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记参加河南大学第五届量化讲习班
王文箫
一、前言
本年7月10日-7月17日,我有幸以学员身份,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合办,河南经济学院承办的主题为“千年文明兴衰史”的第五届量化历史讲习班暨第五届量化历史国际年会。历时七天的参会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在这之前,我去年在导师的帮助之下,参加了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第四届讲习班,但上一次是旁听,这一次是正式的学员,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通过参加这次讲习班,在聆听了诸多经济学、历史学和来自各大高校的老师、同学们的报告之后,使我对量化历史这一重要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老师以及其他学员的交流,不仅使我开拓了眼界,更使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以下是我对参加这次讲习班的一些心得和总结。
二、参会经历
本次讲习班的地点是位于古都开封的河南大学,7月9日上午,我到达河南大学,签到并领取会议材料,随后参加主办方为我们学员举办的学员见面会。由于学员人数众多,主办方给我们做了分组,我被划分到第三组,在招待会上,我认识了同组的许多学友。
图 1第五届量化历史学员见面会
当晚,我们参加了学员欢迎晚宴,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宋丙涛院长、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德斌教授先后在会上致词。鼓励我们讲习班学员珍惜机会,认真学习。
图 2 陈志武教授在欢迎晚宴上致辞
次日上午,讲习班正式开始。讲习班的授课老师由来自全球各顶级经济学、历史学专业院校的老师组成。其课程安排由浅入深,先从最基本的量化历史的概念与方法讲起。第一天的上下午分别由来自山东大学的陈强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李楠老师主讲。上午的陈强教授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具体实例,演示了作为量化历史实用工具的stata程序。而下午的李楠教授的课程,结合具体的按例,为我们演示了在历史学科中利用自然方法的优势。两位老师的课程为我们这些尚未掌握计量史学方法的学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之后相关课程的理解也就更加轻松了。
图 3 李楠老师授课
此后数日,我们聆听了来自各大高校老师们的精彩演讲,来自华威大学的Mark Harrison教授以苏联为例,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苏联的长期经济发展与历史事件之中所蕴含的经济学原因。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Peter H.Lindert教授风趣幽默,以其独有的视角,分别为我们介绍和分析了十八世纪以来的老年群体与青年群体、社会福利、公共教育等国际热点问题。
图 4 Peter教授授课
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马德斌教授长期关注量化历史的研究,严谨不失可爱,其第一场演讲先从真实收入水平的角度,衡量了国际间生活水平的差异,在第二场的授课中,又以欧洲和亚洲两个地区为对比,建立模型以回答近代亚洲何以衰落并且从什么地方衰落的问题,对我们启发很大。
来自复旦大学的陈硕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近期的研究成果——以量化历史的方法审视中国历史上的种种事件,如战争、中央与地方关系、灾害、文化等,其演讲主题“国家建设:基于中国历史的考察”,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的研究历史的视角。
授课嘉宾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曹树基教授和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龚启圣教授我最为关注,这两位学者在上一届的讲习班中就已经有十分精彩的演讲,因此我对他们的报告也最为期待。曹树基教授从人口数据的理论为出发点,修正并推拟了从明代至近现代的中国人口数据,使用了诸如均值推断、比例分析等方法,解释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曲线,并向我们介绍了其研究的最新成果——明清人口数据库。在前几天的授课老师中,曹教授是唯一历史学出身的老师,所以曹教授一出场就得到了历史学专业学员的热烈欢迎。
龚启圣教授始终关注古代科举与社会流动问题,其演讲以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为主要线索,利用地区进士、举人、生员等数量进行量化分析,表明中国科举制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源等领域,仍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力。在第二堂课上,龚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即宗教信仰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新教在中国的传播为主要线索,表明新教的传播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河南大学的彭凯翔教授和清华大学的龙登高教授对我国古代的经济问题多有研究。彭老师研究了传统中国的民间借贷,以契约文书、刑科题本等大量一手史料为中心,考察了我国古代的民间借贷利率,最有意思的是,其中还涉及到部分法制史的内容,即刑科题本中,有关借贷的命案与利率之间的联系,颇具新意和开创性。龙登高教授以“地权市场与家庭农庄: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征”为题,分析了传统中国多样化的地权交易形式,并将中国传统农庄与西方的农业经济之间做了对比。
来自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是量化历史讲习班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带来的“量化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清代妻妾价格研究—传统社会里女性被用作避险资产”两个主题报告,都以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剖历史事物,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历史问题。
图 5 陈志武教授授课
最后的两天是第五届量化历史的国际年会,上午是来自各个高校研究机构的教授作主题的演讲。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济济一堂,邓小南教授、赖建诚教授、滨下武志教授等等学术泰斗,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其中,邓小南教授所做的研究历史要注意史料的考证的报告最令我印象深刻。邓小南教授利用鲜明的例子,来阐明了史料辨析在历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图 6邓小南老师做报告
在之后各个分会场的专题报告中,来自各个高校的同学和老师,也都以量化历史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去解剖各自的研究课题。内容丰富,领域多元。西南财大何石军老师是上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的老相识,其对于清代彩礼的研究更进一步,提出清代的婚姻支付假说。又有新史料的利用情况报告,如北京大学申斌博士和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合作的有关明代《万历会计录》的研究与利用报告,又有热门经济史课题的新发现,如上海交通大学赵思源老师以歙县的田面买卖契约为主要材料,对清代田底权和田面权所做的研究。其他如疾病史、教育史等等,都有利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汇报。
19日当晚,第五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圆满落幕,在欢送晚宴上,龙登高教授、陈志武教授、马德斌教授等老师共同为我们颁发结业证书,我们各个小组的学员都贡献了一些小节目。欢送会气氛热烈而愉快。
图 7 小组成员合影
晚宴结束后,大家都热情的找与会的各位老师合影留念,并与各个老师讨论相关的学术问题,与各自的组员、同学等互留联系方式。我的第二次量化历史讲习班之旅也就告一段落。
图 8 图为讲习班全体老师学院合影
三、与会心得
以我参加一个礼拜的研习班所认识和学习到的知识来看,量化与传统历史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研究方法,而其研究方法最大特征,是利用更多的定量分析。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历史学研究中,尤其是经济史、财政史、社会史等领域中不容忽视。其实在传统史学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能看到许多利用定量方法去诠释历史现象的影子,在社会经济史领域尤其如此。传统中国地权、粮价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要利用定量方法去进行分析。但定量的方法的利用范围仍能扩大。在专题论文汇报时,南京大学的杨莉同学以南京大学1928-1937年的毕业生走向作为样本,研究当时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家庭背景,进而研究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与不平等现象,就是扩大了量化历史的传统研究领域。中央财大申广军老师以人口数量与学校数量为面板数据,来探讨文革时期我国普及基层教育的情况,同样也是量化史学在传统史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二、量化的研究时段需要较长的历史时期,研究的区域或对象需要有一定的体量。因为经济学的定量分析,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而仅仅靠一个时期、或者一个区域的数据来说话,是远远不能够支撑其结论的。更何况计量史学本身的研究对象,也不会是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短暂的时段,否则根本不需要利用计量史学的方法来观察。在专家教授们的专题汇报中,能够很明显的看出这一特点。曹树基教授的研究从明代一直持续至新中国成立后,跨越时间600年有余,龚启圣教授研究科举,更是将资料往前推进到了宋代。彭教授研究清代的借贷与粮价,均以整个清代为时间跨度,等等都显示出量化研究需要以较长历史时期为观察时段。
三、量化史学的研究结果是客观的,但不一定是准确的。计量史学的资料来源,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资料来源不同,现代经济学的资料来源,来自于各式各样的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审计报告等等,详尽周密,在理论掌握的情况下,很容易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而量化历史的资料,来自于各种历史记录,这就很容易受到各种限制,导致结果的准确度降低。但是计量史学与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等等科学一样,他们的资料来源一定是客观的,我这里说得客观,不是指史料中的信息一定是客观的,而是计量史学学者所选择利用的史料,一定是客观的,因为史料中的信息需要进行筛选,辨别,那么当计量史学利用到史料中的某一点信息时,一定是看中了其客观性才加以利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的客观必然导致研究结果的客观。因此,史料的匮乏是量化历史研究的一大难题。曹树基老师等学者的研究深受史料不足的困扰,不得不采取折衷和合理推测的办法去填补空白,并且就算有史料,也需要自身拥有一定的史料辨别能力,否则就会得到错误的量化结果,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量化史学的研究结论需要通过比较来得出。既然量化史学的研究时段是长时段和跨区域的,那么其结果必然是通过比较得来。通过比较来得出历史发展的趋势变化,通过比较来得出历史时期的特征,通过比较来预测历史未来的发展走势,是量化历史研究方法的一大特点。
通过七天的学习和交流,我对量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的眼界和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开拓,从去年的旁听生,到今年的正式学员,我在这里学到了有别于传统史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并且希望能在将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运用量化的方法来加深对于研究课题的诠释,这些都有助于我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基于更广阔视野的学术热点关注,使我可以得益于交叉学科的多元视角。除了这些宝贵的知识以外,我还有幸得到了与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龚启圣教授、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等诸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建议和指导,陈强教授的报告使得我能够了解并且能够初步利用stata这种对于学术研究大有帮助的系统和工具。
图 9 与陈志武教授合影
李楠、陈志武教授的报告使我得以有更为广阔的眼界和思维去思考历史问题。曹树基、龚启圣教授的研究使我得以大开脑洞,真正理解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句话的真意。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自身热爱研究,扎实刻苦的学风同样令我折服,这些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图 10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德斌教授合影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我在这里得到了许多与其他高校老师、学生交流的机会,这些同学、老师,有些是历史学专业,有些则是经济学专业,还有一些地理学和新闻学专业等等,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收获了许多对我的学习和研究都十分有用的信息和资源,并且得以从他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这样一来研究可以获得广泛的角度与视野。当然,计量史学作为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经济学、统计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变量控制、统计数据分析、市场机制、货币机制、价格机制、市场分工与劳动力价格、议价机制、证券与金融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但是我相信这些都是可以克服并且可以掌握了解的。相信这次学习的经历一定会对我未来的学习与研究带来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