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资讯

语音导览丨“法度与气象:在碑刻中遇见盛唐”展品简介(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1 阅读数:

语音导览丨“法度与气象:在碑刻中遇见盛唐”展品简介(二)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语音讲解


《皇甫诞碑》原在陕西咸宁县(今西安长安区)鸣犊镇皇甫诞墓,唐贞观年间(627-649)刻,明初移入西安府学文庙,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高268厘米,宽96厘米。碑额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12字。碑身楷书28行,行59字。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皇甫诞554-604在隋朝曾任并州 (今山西太原) 总管府司马等职,辅佐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仁寿四年(604年),皇甫诞为阻止杨谅作乱,城破被杀,时年51岁,获赠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郡公称号其子皇甫无逸仕唐,于贞观年间为其父追立此碑。碑文述皇甫诞的世系、官职、功绩及皇甫无逸对其父的怀念。明万历十六年(1588)督学余君房为碑作亭,万历二十四年(1596)亭倒塌将碑砸断,碑损数十字。明杨士奇评此碑书法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岱岳观造像记碑》

《岱岳观造像记碑》语音讲解


立于唐显庆六年661年),碑文陆续刊刻,内容主要为唐高宗、武则天等六帝后在泰山修斋建醮造像记事。原在山东泰山南麓老君堂(原岱岳观的一部分)院内,现存泰安岱庙碑廊。通高318厘米,宽105厘米。碑身由两块同样尺寸的条石并立组成,皆高236厘米,宽50厘米,厚22厘米,共同嵌入同一屋脊形碑首和方形碑座中。因碑首、座将两个身束在一起,俗称双束碑或“鸳鸯碑”碑身四周刻文,每面作四五层排列,除下部稍有剥蚀外,大部分文字可识读。碑最初系道士郭行真等为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所立,政治寓意鲜明:碑首代表天,碑座寓意地,双碑身象征唐高宗和武后二圣并侪共治天下。碑文还保留有武周时期推行的新字12个。



《修孔子庙诏表祭文碑》


《修孔子庙诏表祭文碑》语音讲解


碑约立于唐仪凤二年(677年),现立于山东曲阜市孔庙大成门前第三碑亭内。高362厘米,宽126厘米,厚33厘米。两面刻。碑阳额篆“大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312字,首题“大唐赠泰师鲁国孔宣公碑”11字。碑身31行,行82字,总章元年(668年)崔行功奉敕撰文,孙师范书。碑阴无额,碑身两截。上截25行,刻武德九年(626年)十二月廿九日《封孔德伦为褒圣侯诏》、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廿四日《赠孔子为太师诏》、总章元年(668年)太子弘《请树孔子庙碑疏》;下截26行,刻仪凤二年(677年)七月《御制祭告孔子庙文》。碑文计有太宗诏、高宗诏、皇太子疏、高宗祭告文各一。


《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


《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语音讲解


碑原嵌于河南登封少林寺达摩亭东山墙,1980年修葺时拆碑发现隐于墙内的碑文,现存少林寺碑廊。碑高107厘米,宽44厘米,厚15厘米。碑身断为三截,字有残损。碑圆首,额篆“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14字。碑身隶书15行,满行24字,字间有界格。首行刻“武德四年也”,末刻“四月卅日”,为秦王李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的时间。此份武德四年(621年)的教书约刻于天册万岁二年(696年)。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