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日历 | 七月十一日 · 辽 ·《石重贵墓志》

《石重贵墓志》
【时间】
保宁六年(974年)
【地点】约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乌兰河硕乡黄道营子村,2000年辽宁省博物馆征集收藏。
【评述】
志石正方形,边长97厘米,周边饰连续回字纹,四角饰“卍”字纹。无盖。志身刻字27行,满行27字,志题“大契丹国故晋王墓志铭并序”,卢龙军节度使推官、将仕郎守右舍遗牛藏用奉命撰文。
石重贵(914-974),山西太原人,“赵王勒之裔,晋高祖之嗣也。天福七年高祖崩,即皇帝位于柩前,改元为开运”。石重贵为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子,后收为养子。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成为后晋末代皇帝——出帝(942-946年在位)。后晋灭亡后,石重贵被流放于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市农安县),后“徙居建州而城之。天顺皇帝策为晋王,名其城为安晋焉”。保宁六年(974年)六月十八日石重贵在安晋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波罗赤村)病死。
欧阳修《新五代史》评述后晋与契丹的关系道:“高祖(石敬瑭)以耶律德光(辽太宗)为父,而出帝(石重贵)于德光则以为祖而称孙,于其所生父则臣而名之,是岂可以人理责哉!”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