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丨中国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创新论坛成功举办(视频回顾中国史学科建设十周年)
2022年6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七十周年校庆“法大学术谱系巡礼”暨中国史学科建设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创新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上午的会议为教学工作总结,下午为开放性论坛,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全体老师、特邀校内外嘉宾及部分毕业研究生、在校研究生计65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下午会议的第一个环节是中国史学科建设总结,由赵晶教授主持。赵晶简要回忆了我校中国史学科建设的过程:2010年5月,在统合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史相关的师资力量基础上,以徐世虹教授为首的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负责申报中国史一级学科点;2011年3月,学科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确定徐世虹教授为一级学科带头人,下设中国古代史(秦汉史、明清史方向)、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区域社会史、法律社会史、妇女史方向)和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二级专业,招生、培养由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与人文学院负责。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第一次招生,并于当年第一次参加中国史学科评估。在十年的建设中,学校在项目资助、人才聘任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中国史学科建设获得长足进展。
随后是十年来主要学科方向的总结。王安宇老师介绍了秦汉史方向的建设情况,分析了教学科研团队在徐世虹教授、南玉泉教授等的耕耘下,形成了起点高、底子厚的特色。桂涛老师介绍了唐宋史、明清史方向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团队、研究生培养成果等。孙旭老师介绍了历史文献学专业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列举了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所获奖项,以及优秀导师团队建设情况。赵晶老师介绍了专门史专业导师团队的交叉性学科背景,历届学生的培养情况。四位老师也指出了各专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随后是成果展示环节,播放了学生制作的纪念视频。第一个视频纪录历届学生的求学生活和青春芳华,第二个视频呈现了50余场学术讲座的温馨场景和海报设计。十年来中国史学科建设的难忘瞬间,随着一张张照片浮现在师生眼前。
议程的第三个环节为“圆桌会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阿风教授、深圳大学历史系张小也教授,以及本校法律史学研究院林乾教授、法学院姜晓敏教授、人文学院胡小进教授,就学科建设和发展创新等问题发表高见。各位老师充分肯定了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研究特色和学科交叉优势,高度评价了古籍所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所刊《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一致认可古籍所在学术公益活动方面取得的斐然成绩。同时,也就未来的提升发展提出中肯建议。
在师生互动环节,各专业同学分享了读研期间的经验、心得。2019级古代史秦汉史方向石佩同学介绍了在秦汉史领域学习的体会;2015级古代史明清史方向王文箫同学分享了自己从熟悉环境、开拓眼界,到萌发想法、努力取得成果的过程;2017级历史文献学专业项泽仁同学分享了在石刻法律文献研读班,从最初的旁观者,到参与者、深度参与者的历程与收获;2019级专门史法律社会史方向刘效江同学分享了三年中精读文献、发现问题、勤写勤记的习惯与收获。之后2016级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刘建超和曹雨同学,分别结合自己目前的工作,回忆三年法大生活并对古籍所各位老师表示感激。
最后,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雪梅教授作总结发言。李雪梅表示,十年间中国史学科建设取得的诸多成果,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法学院、法律史学研究院,以及校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都为我校中国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帮助。十年来,古籍所完成新老更替,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学术传统得到延续,团队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在研究培养中秉持的“富养、责任、感恩”原则,切实推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富养”是指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课程和学术讲座,搭建跨学科、多元化的高端培养平台,带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学术考察,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而对学生负责、对学科发展负责的精神,也使中国史学科前进的步伐扎实稳固。中国史学科建设的十年,凝聚着大家的付出,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此,郑重感谢每位老师和同学。
会议结束后,与会师生线上合影。至此,本次的学术活动圆满结束。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