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日历丨十二月二十四日 · 唐 ·《不空和尚碑》
【时间】建中二年(781年)立
【评述】原立于长安城靖善坊大兴善寺,宋初移至文庙,现藏于西安碑林。
《不空和尚碑》又名《广智三藏和尚碑》,螭首龟趺,趺已残。碑身右上角及中部有断痕,字有缺损。碑高305厘米,宽99厘米,厚30厘米。额题“唐大兴善/寺大辩正/广智三藏/国师之碑”4行16字。碑身23行,满行48字,首题“唐大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严郢撰文,徐浩书丹,为纪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业绩而刻立。
不空和尚(705-774)是佛教密宗的六世祖,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土佛教四大译经家。据传他出身北天竺婆罗门族,幼随叔父至东土,师从金刚智三藏。开元二十年(732年)金刚智三藏圆寂,不空和尚游历天竺、师子国等国,广求密宗诸经论。天宝五年(746年)他携佛经至长安,致力于翻译密宗典籍,译经77部120卷。玄宗赐号“智藏国师”,并赐紫袈裟。永泰元年(765)加号“大广智三藏”,后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大历九年(774年)六月卒,次年追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
碑文撰者严郢,字叔敖,天宝初年进士,累官至御史大夫。书者徐浩,字季海,宰相张九龄的外甥,累官至工部侍郎、岭南节度观察使、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等。徐浩书法得其父徐峤之真传,楷书冠绝一时。建中三年(782)卒,赠太子少师。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