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专题

唐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3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丨十二月十三日 · 唐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

  唐  ·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  


【时间】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评述】

原立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小寺村神宝寺,寺已废。1965年移至泰山岱庙炳灵门内,l983年移置岱庙碑廊。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高256厘米,宽128厘米,厚28厘米,碑身上部有断裂拼接痕。碑圆首,额篆“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3行9字。碑身刻文35行,满行54字,记载了重修神宝寺的经历。碑左侧刻《佛说蜜多心经》,行书7行,满行49字,无书者姓名,传为唐代李邕书。

神宝寺原名静默寺,碑文载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明沙门(“
沙门讳明,不知何许人也)所建,另一说为法定禅师所建。隋末寺院荒颓(隋季经纶,生人版荡,革鼎推变,真俗各虚,今之所存,殆将半矣”)。至唐代,当地王姓豪族加以复兴(“至我大唐御宇,重迁九鼎,再修二仪,四海廓清,万邦壹统……乃格命天下,有因废伽蓝先有额者,并使屯修。于时有乡人王部应答州县声闻”)。就寺名的来源,碑文称因“寺北有宝山,东有神谷,因改为神宝寺尔”。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重修后的神宝寺,“望鲁开基,临齐作镇,堂宇宏壮,楼阁苕蛲……寺内有石浮屠两所,各十一级,舍利塔一所,众宝庄严”。碑文还记载了寺内先代大德的事迹。此后因寺废绝,少有纪录。

清代《灵岩志》有
先建方山之阴神宝寺,后建方山之阳灵岩寺”的记载。随着灵岩寺的影响不断扩大,神宝寺黯然失色,演变为“大灵岩寺”的下院,当地人多称其为“小寺”,寺废后渐成为“小寺村”。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