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 周掾祠堂画像碑
【时间】东汉光和四年(123年)
【评述】
20世纪前期出土于山东济宁地区,藏处不详。
碑高112.5厘米,宽37.5厘米,厚29.5厘米。碑身内容分为三段。上段为额题及吉语,中段为碑文,下段为画像。额题“汉故山阳金/乡周掾祠堂”10字两行排列,左右饰阴阳图案,并隶书“左阳遂”“右富贵”三字吉语。
碑身中段刻有细线界格,纵15列,总计近460字。由于字数较多,以致最后一列刻写了两行小字,且碑文顺势下延,结尾转刻在碑石最右侧。碑文记述碑主周掾及其子周孟同在地方为官,“父子宦于金乡,有义理,尽敬官簿,历诸曹掾、史掾。子男孟,贼捕掾,游激亭长”。两人先后患病亡故,周掾夫人及周孟之子为他们立祠堂,树碑纪念。碑文第12-13行记载祠堂营建情况道:
祖葬十物备具,持伏三年。竭力尽中,为掾立祠堂,市石名山,连车载之,不辟风寒。使师周调兄弟为治刻画,人马异行,三重光带,皆有文章;上瓦、云气、禽狩,悉皆备具以成之。后若掾复生,连车载瓦,逢掾可致。
碑文说明守孝备葬、采石运输的艰难过程,同时也记礼请的画师工匠姓名,画像布局以及祠堂的功用。其中“连车载瓦,逢掾可致”数字转刻于碑石上方最右侧。
碑身下部为画像,中心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众鸟或盘旋或栖枝,画面繁而不乱。树下立有一马颇为健硕,数仆人为其梳理、拾粪,精心照料,或以此表达“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的安居乐业理想。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