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日历丨七月三日 · 汉 ·《袁安碑》
汉 ·《袁安碑》
【时间】东汉永元十七年(105年)之后
【评述】
出土地不详,1961年征集于偃师县扒头村,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袁安碑》全名“汉司徒袁安碑”,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移置偃师县辛村东牛王庙中作供案,因字朝下,长期无闻。1928年牛王庙改为辛村小学,供案仍置原地。村中孩童玩耍时发现石上刻有文字,随后有拓片流传。之后碑石几经辗转,至1961年重新发现。
残碑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碑文篆书10行,行存15字,下截残损,缺1字。碑穿位于第五六行七八字位置,近于碑的中间,为汉碑所仅见。
碑文载袁安的生平,与《后汉书·袁安传》基本相同。碑文简约,无赞颂铭辞。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题字。
袁安(?-92年),河南汝南郡人,因“袁安困雪”(亦名“袁安卧雪”)而举孝廉,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汉书·袁安传》)。在隶书流行的东汉,此碑以篆书铭刻且字口锋颖,为汉碑中的“标异”之作。
袁安逝于永元四年(92年)。碑文中有“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之语。孝和皇帝是东汉继光武帝、明帝、章帝之后和帝刘肇(生卒年79-106,在位年89-105)的谥号。一般皇帝在位时称年号,由此可断定此碑文撰立时间当在和帝崩逝之后,即东汉永元十七年(105年)以后。马衡以为“或因敞(袁安之子)之葬,同时并立此碑,未可知也”(《凡将斋金石丛稿》)。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