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 · 《辟雍碑》
【时间】咸宁四年(278年)
【评述】
1931年出土于河南洛阳东郊15公里原西晋太学遗址,现存于洛龙区佃庄镇大郊村。
《辟雍碑》碑额和碑身由一整块石雕成,通高322厘米,宽110厘米、厚30厘米。碑额双龙盘绕,两面不对称,中间额题“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4行,计23字。碑阳隶书30行,计1650字,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
东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载:“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西晋立国之初,重视礼乐教化。碑文记载,自泰始三年(267年)至咸宁四年(278年)的12年间,朝廷举办了五次与学制有关的礼仪活动,依次是:泰始三年(267年)十月行乡饮酒、乡射礼,泰始六年(270年)正月行大射礼,泰始六年(270年)十月行乡饮酒礼,咸宁三年(277年)十一月行乡饮酒礼,咸宁四年(278年)二月行大射礼。晋武帝司马炎参加了泰始年间的第三次活动,皇太子司马衷参加了咸宁年间的第二次活动。辟雍师生备受感动,特刻石颂扬皇帝崇尚儒学的盛德。
碑阴题名10列,刻400余人的姓名、郡籍。其中既有太常、散骑、常侍等行政官员,也有博士、主事、司成等教职人员,还有礼生、弟子、门人、散生等学生名籍。碑文载太学生“远方慕训,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可证西晋太学规模庞大,但组织分工管理较严密。该碑文成为了解西晋官制和教育制度的珍贵史料。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