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中午12点半,“昭昭千载——中国古代公文碑拓片展”开展仪式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逸夫楼文化艺术展厅顺利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刚文哲教授、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李雪梅教授、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郭豹馆长、法律出版社社长助理张宇东先生分别作开展致辞。
刚文哲教授在致辞中说:感谢大家牺牲午休的时间来参观这样一个展览,我对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对这场活动的支持表示感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像这次展览的主题“昭昭千载”,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传承到今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文字传承。文字传承的载体很多,在纸张出现以前,很多文字是通过铭铸于青铜器上、刻在石头上传承下来的。对于石刻文化传承,古籍所的老师们长期进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教学效果也非常好。今天这样的展览对高等学校和我们法大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是文化传承。今天我们站在古代公文碑拓片前,会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感觉我们回到了过去。石不仅可以载文、载字、载道,也还可以化人,这是因为石刻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法律的人可以在古代法律碑刻和拓片里面研习古代法律知识,了解古代法律发展的潮流脉动;学习书法的人,可以借此探究、欣赏文字之美。所以这个展览非常有意义,我希望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今天的展览场面宏大,展出的49件展品中,有13件是古籍所师生亲手拓制的,非常珍贵。感谢大家为展览付出的努力,祝愿这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接着,李雪梅教授代表展览主办方之一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致辞。李雪梅首先感谢学校对古籍所工作的一贯支持。通过两次展览,即2017年春的“碑石逸韵——古代法律碑刻拓片展”和目前的“昭昭千载——中国古代公文碑拓片展”,让小众、冷门和专业性强的古代法律文献整理研究,在学校和社会层面得到传播,让古籍所坚持的特色教学方式——“碑石课堂”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十佳校园文化品牌”。在一些高校古籍所被合并、难以独立生存发展的情势下,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发扬严谨、务实、进取的传统,进行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多途径普及专业知识的有益尝试,为高校古籍所和传统文化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付诸实践,并争取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法大模式”。这一模式和特色的形成,与学校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以及校宣传部所搭建的宣传推广平台,密不可分。学校各部门的理解、支持,让古籍所的老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坚守自己的研究兴趣,施展自己的研究特长,并应用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活动。接着,李雪梅教授感谢前来参加和未能来参加开展式的合作文博单位,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北京房山区文物保护所、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北京昌平博物馆和昌平石刻文物园等单位,以及为“碑石课堂”实践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出版、普及提供了切实帮助的新闻出版界的合作者,期望未来能继续加强合作。最后李雪梅感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同仁和各专业学生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参与,“感谢关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大家关注的目光,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碑石课堂”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近三年来,已有400余人次的法大师生到馆参观学习。郭豹馆长在开展致辞中说:“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昭昭千载——中国古代公文碑拓片展’开幕式……展览的场地虽然不大,但展览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大气,同时还有视频及习拓演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展览。作为一名同样从事石刻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博物馆工作者,我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及李雪梅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上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由衷的敬意。这也说明中国政法大学的领导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从事北京地区石刻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专题博物馆,我们愿意和中国政法大学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做好石刻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张宇东先生首先代表法律出版社对本次展览顺利开幕表示祝贺,继而强调:近年来法律出版社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合作越来越密切,2017年出版社特聘古籍所李雪梅教授为法治文化建设项目专家,出版社所属杂志《中国法律评论》影像栏目分两期刊发“碑石上的法律”。李雪梅教授主持编著、法律出版社出版的《2019法韵中华》通过500件高清精美文物图片,以及权之威、衡之用、玺之政、印之信等十二个专题,以“左图右史”的形式勾勒出中华法制文明的发展脉络与框架,在市场上反响热烈。出版社特意赠送一批《2019法韵中华》以支持本次活动。张宇东还介绍了法律出版社在巩固图书出版领域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宣传法治文化的视觉表现形式,2018年完成了全国第一家以民族法制文化为主题的中国法院民族法制文化陈列馆、全国第一家行政诉讼教育基地、改革开放中的人民法院等十余个项目,在法治文化宣传建设上树立了权威品牌形象。出版社希望能和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中国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载体、多种形式呈现给读者,更好地展现中国古代的司法文明,提升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次展览,既是2017年春“碑石逸韵——古代法律碑刻拓片展”的延续,也是一次提升。2017年春季展有30件展品,此次展览不仅展品数量增多,展览方式也有所创新。49件主导展品包括旧拓、新拓,墨拓、蜡拓,整幅拓本、册页;辅助展品有巨型吊幔、“公文碑之路”、拓碑视频、碑石课堂活动背景等。本次展览主题鲜明,聚焦于中国古代公文碑的发展演变,以年代划分,包括东汉3种、魏晋4种、唐五代3种、宋6种、金4种、蒙元11种、明代14种、清代3种、民国1种,其中汉魏、唐宋、元明是公文碑展品数量多、特色鲜明的时期。
展品美观固然重要,但史料价值更重要。展品中既有传世名碑旧拓,也有新发现的古刻残石,不少碑文内容学界尚未展开深入研究。正如展览《序》所强调:公文碑是法律碑刻的核心,存世数量多,与国家行政运转、社会治理、秩序构建、权益保护等紧密关联,是了解中国古代治国理政及法律应用的珍贵原生史料。但这些史料的价值尚未充分展现,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
公文碑研究是一条漫长的学术探索之路。此次展览特设的创意展示——“公文碑之路”,即意在强调,公文碑可以成为一条观赏之路,但更是一条研习之路。对包括碑刻在内的古代法律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一项冷寂、艰难又充满乐趣的工作。
“昭昭千载——中国古代公文碑拓片展”自布展以来,已展开了系列公益活动:11月24日下午参加“石刻文献与中国古代治国理政”学术研讨会的近40位师生到展厅研习;11月27日中午开展式后的传拓演示;展览期间每周一、三、五中午12:30的展览预约讲解服务……还有即将举办的北京高校师生联合观展习拓活动、师生野外探古访碑活动,都传达着展览主办者秉持的弘扬中华法律文化、分享珍稀学术资源的理念。此次展览活动将在12月18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