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资讯

展讯丨“中国之治•百年民生文物展”顺利开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24 阅读数:

 


由太原市文物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园林中心承办的“中国之治•百年民生文物展”15日上午在太原赵梅生美术馆顺利开展。展览分民生大事记、土地与民生、票证与民生三个单元。



民生大事记以时间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突出宪法、土地法等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政策之演变。在追本溯源中,让观众了解、感悟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百折不挠、不断创新和自我完善的初心与使命。



土地是民生之本。土地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探索和尝试,过程艰难,意义深远。百年中,党领导了数次土地改革实践,从1927年土地革命提出 “耕者有其田”,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再到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成果书写在产权证、文契上,它们朴素无华,却记录了人心所向的社会公平正义。

 


展厅中,阎锡山“反贪碑”、冯玉祥将军誓词碑拓本上的内容引人注目。其中阎锡山“反贪碑”的内容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他不可。”下署立碑责任者。立于霍州署的示碑落款为“署理霍县知事姜靖敬刊”(民国元年霍州改为霍县)。此碑约刻于民国十年(1921),山西各地留存较多,反映了阎锡山将山西建成模范省的举措及心愿。



票证是中国民生建设巨变的见证。民生问题恒久而日新。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库。山西还是文献之邦,祖父辈平时书写、使用的故纸票证,正日渐成为历史的见证。上个世纪,票证在根据地建设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回望过去,体味在物资匮乏年代生存的“时代记忆”,更能感知新时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来之不易。



民生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也关系百姓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是展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展览中的14件结婚证纵跨半个世纪,内容丰满,时代色彩鲜明。一份1943年偏城县政府印制的结婚证书,上面载有《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第四章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结婚证书则以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依据,样式设计充满喜庆。



 展览中的21枚徽章,诸如义赈奖章、太岳英雄纪念章、士敏县农会制会员证章、朱德儿童团徽章、青救会证章、刘伯承工厂运动奖章、晋冀鲁豫军工总会职工会员证章、晋冀区铁路工会会员证章、屯留县降河剧团证章等,都有鲜明的“晋地”风格。上个世纪40年代的选民证、公民证等,也是根据地民生建设的珍贵记录。



历史有远近,文物证古今。在百年历史中,本次展出的170件文物只是沧海一粟,但它们勾勒的中国之治,值得永久铭记。据悉本次展览将于2月19日结束。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