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乾隆三十八年(1773)仲冬文,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
【地点】北京北海公园永安寺正觉殿前引胜亭
【评述】
碑四面刻,分别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白塔山总记》,四面额均题“御制”。其中汉文14行,先叙北京城的沿革:“京都于唐为范阳,于北宋为燕山,辽始称京,金元明因之。”再述白塔山名的由来:“《北平图经》载:辽时名曰‘瑶屿’,或即其地。元至元时改为万岁山,或曰万寿山。至明时,则互称之,或又谓之大山子。本朝曰白塔山者,以顺治年间建白塔于山顶。”
乾隆六年(1741)开始对北海进行大规模修缮,并广建亭台楼阁,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基本完工。乾隆帝浏览其间深有感触,仿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撰成《白塔山总记》和《塔山四面记》,并于次年刻于碑石。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