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物撷英

您所在的位置: 中华法治文明虚拟博物馆 > 法制文物撷英 > 正文

清 ·《劝捐范泉书院经费碑》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6 阅读数:

法制文物日历 | 十二月二十六日 · 清 ·《劝捐范泉书院经费碑》

C2A9F

《劝捐范泉书院经费碑》


【时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

【地点】山东淄博市博山区范公祠

【评述】

碑高185厘米,宽75厘米。博山知县何家驹撰文,掖县教谕孙崇坫书丹。碑载“书院名曰范泉,以其密迩范公祠”,而范泉书院的创办者为时任博山知县的武亿:“邑之有书院,自武公虚谷始。公以名进士宰斯邑,令德循声,至今传播,尤以培养人才为先务。”武亿任博山知县仅七个月(自乾隆五十六年腊月至五十七年七月)。武亿离任后,范泉书院的情况不容乐观。“创建之始,规模虽定,经费缺如,后之莅斯任者,每欲延师课读,而力有未能。”道光十五年(1835)何家驹任博山知县后,亲自担任书院的主讲,为解决经费欠缺问题,他与官绅商议:“凡捐数在三百金以上者,皆得邀议叙膺爵赏有差;有不及百金者,亦给与匾额以昭奖励。”对此作法,众绅士“乐成其事”,经费问题终得以解决。碑文亦载于民国张新曾等纂《续修博山县志》卷13《艺文志》。

武亿(1745—1799),字虚谷,又字授堂,著名经学家,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偃师金石记》《安阳县金石录》《金石三跋》《经读考异》《群经义证》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赞其“
学问渊博,尤嗜金石文字,其考据之文,可与钱大昕《金石文字跋尾》相伯仲”。


欢迎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获取更多学术信息

2C0EA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关注我们